与坚定。
时光飞逝,三个月后,76 人再次踏上洛杉矶的土地,做客挑战快船。此时的奥洛沃坎迪己然脱胎换骨,场均数据从 10 分 6 篮板飙升至 16 分 9 篮板,那令人胆寒的勾手,更是成为联盟内线球员的噩梦。
比赛前一天,训练馆里灯光昏暗,奥洛沃坎迪独自一人加练到深夜。他静静地站在穆托姆博的海报前,眼神深邃,轻轻说了一句:“明天,我会让你收回那句话。” 那声音虽轻,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比赛当天,快船主场气氛热烈非凡。转播镜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奥洛沃坎迪入场时,眼神平静如水,没有了上次的躲闪与慌张;而穆托姆博则习惯性地摇了摇手指,却破天荒地没再说那些嘲讽的垃圾话——33 岁的中锋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光芒,那是成长与蜕变的信号。
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来到了第西节最后 2 分钟。快船落后 2 分,球权稳稳地掌握在奥洛沃坎迪手中。他背身单打穆托姆博,这一次,23 岁的状元没有像上次那样盲目硬顶,而是突然转身,一个逼真的虚晃,成功骗过了穆托姆博,随后迅速勾手——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空心入网!快船队瞬间反超 1 分,全场球迷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那声音仿佛要将球馆的屋顶掀翻。
奥洛沃坎迪没有像以往那样怒吼庆祝,也没有得意地摇手指,只是默默地跑回防守端,眼神中透着一种沉稳与冷静。穆托姆博看着他的背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33 岁的中锋第一次觉得,这个曾经被他嘲讽的“水状元”,或许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不堪。
比赛来到最后 5 秒,艾弗森持球,试图用一记绝杀三分拯救球队。然而,篮球却无情地偏出篮筐。奥洛沃坎迪如同一头敏捷的猎豹,高高跃起,成功抢下关键篮板。随着终场哨声响起,比分定格在 97 - 98(左边 76 人,右边快船),快船队以 1 分险胜。终场哨响的瞬间,奥洛沃坎迪再也支撑不住,跪倒在地。他并非因为激动,而是因为这场比赛他打满全场,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砍下 28 分 15 篮板,其中前场篮板多达 10 个,这是他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荣耀。
穆托姆博走过去,微笑着伸出手:“打得不错,年轻人。” 奥洛沃坎迪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略带沙哑:“下次再交手,我会赢更多。” “随时奉陪。” 33 岁的中锋笑着回应,这一次,没有了嘲讽,只有对对手发自内心的尊重。
快船队的更衣室里,热闹非凡,奥洛沃坎迪的储物柜前围满了记者。一个记者迫不及待地问道:“你现在还觉得穆托姆博的嘲讽是坏事吗?” 23 岁的状元沉默了几秒,缓缓说道:“一开始,我确实恨他,但现在,我要谢谢他——是他让我明白,在 NBA,眼泪毫无用处,只有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76 人的大巴缓缓行驶在洛杉矶的街头,车内气氛略显凝重。艾弗森轻轻拍了拍穆托姆博的肩膀:“老穆,你看,你的嘲讽反倒成就了他。” 33 岁的中锋望着窗外五彩斑斓的夜景,若有所思地说道:“非洲有句谚语,‘石头能挡住路,也能成为垫脚石’——他把嘲讽当成了向上攀登的垫脚石,是个有骨气的孩子。”
布朗教练听了,点了点头,严肃地说:“这就是篮球的魅力所在。一场嘲讽,让一个状元觉醒,也让我们明白,卫冕的道路不仅需要强硬的实力,更要懂得尊重对手。” 全车人陷入了沉默,艾弗森下意识地摸了摸手指上的冠军戒指,仿佛感受到了它更重的分量——铁汉军团的故事,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抗和胜利,更应包含成长与尊重。
深夜的洛杉矶,灯火辉煌。奥洛沃坎迪独自在训练馆里加练罚球,每罚进一个,他都会对着穆托姆博的海报轻轻点头——那不是挑衅,而是一种源自心底的致敬。而在 3 英里外的湖人主场,科比正专注地看着奥洛沃坎迪这场比赛的录像,21 岁的得分后卫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尊重对手最好的方式,是打败变强后的他。”
费城的富国银行中心,穆托姆博轻轻摘下那象征着力量与守护的非洲木雕项链,小心翼翼地放在罗德曼的 91 号球衣复刻版旁边。33 岁的中锋此刻突然明白,“铁汉精神”并非仅仅体现在嘲讽和强硬的对抗上,更在于让对手变得更强,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实力亲手打败他们——这,才是卫冕冠军应有的格局与胸怀。
1998 - 99 赛季的征程依旧在继续,穆托姆博的嘲讽事件,不过是联盟漫长历史中的一个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