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皇上今日格外好说话,批复利落,甚至带着几分难得的和颜悦色。
待到一轮奏对稍歇,朱棣沉声开口,目光如炬:
“户部尚书何在?”
“臣在!”
户部尚书夏元吉一个激灵儿应声出列,这位以‘死抠门’著称的财神爷,面色发苦,心里首打鼓,‘难道皇上又想北伐那瓦剌?找我要银子?’
果不其然——“朕问你,如今朝廷一年白银课岁几何?”朱棣眯着眼问。
夏元吉心里苦,这数儿他天天琢磨,闭着眼都能背出来:“启禀陛下,,朝廷白银课岁主要仰赖云南一处矿场,年产……约二至三万两。
朱棣猛地一拍御案,语气震怒,“哼!二至三万两?!我泱泱大明,一年白银收入竟不及那弹丸之地倭国的十分之一?太子!”
“儿臣在。”太子朱高炽立刻躬身应道。
“将郑和传回的十万里加急奏折,念给诸位爱卿听听!”
“是,父皇。”
朱高炽接过司礼监太监从御案之上取下双手呈给他的奏报,朗声念道:“臣郑和谨奏:臣奉旨扬威东瀛,慑服宵小。
借道琉球时,得中山王世子密报,倭国石见之地,藏有经世银矿!
世子言称之为‘银山’!臣不敢怠慢,立遣精干潜入查探,确证此矿存在,且矿脉之广,储量之丰,实乃亘古罕见!
经臣麾下精于算学之人反复核计,此矿一年所出白银至少三十万两!
且其矿藏似无穷尽,实乃天赐之宝库!然此宝库,如今正落于倭人之手!”
读完,他笑眯眯的看着众位大臣。
“三十万两?!”
“此事当真?!”
“一年?!还是‘至少’?!”
果然,他话音一落,整个奉天殿就炸开了锅!
刚才还端着架子的大臣们,眼珠子瞪得溜圆,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其中最激动的莫过于户部尚书夏元吉——他仿佛看到一座金山在眼前晃悠!
这些年为了填皇帝北征鞑子的窟窿,他这户部尚书当得跟个叫花子头儿似的,国库干净得老鼠进去都得含着泪出来!
三十万两啊!
白花花的银子!
他呼吸都急促了,也顾不得现在在哪了,反手从袖子里就掏出一个精巧的算盘忘情的打起来。
连一向稳重老成的内阁首辅杨士奇,都忍不住道:“陛下!若郑大人所言非虚…那石见银矿,真真是一座‘宝山’啊!”
然激动过后,理智上线。
‘宝山’再好,在别人家呢!
怎么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