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好,我们现在就签一个养殖合同。”母亲秋玉说道。
就这样,村里的五十六头猪仔就圈到了我家新盖的猪圈里。
我家的猪棚完全能够接纳百十头猪,算得上是一个中型的养殖场了,只是缺乏一个像样草场,母亲只能靠饲料喂养,把家里的玉米杆、玉米、大豆等能喂猪的东西全部磨了,又开始像以前照顾“双黄”一样开始照顾这些猪娃。
常建国家就在我家隔壁,虽说合同是我母亲方秋玉和村里签订的,吴文英也时常过来帮着喂猪,他们家的饲料也都全部粉碎了准备着,猪娃可比鸡娃能吃多了。我和哥哥们放学回来的时候都会背着一捆猪草回来,大家齐动手养这些猪娃,猪娃们长得也快。
那天我们家来了两位稀客,县农业局的韩秀丽和县养殖场的那个雷场长来了。
一进门韩秀丽就说:“哪个是方秋玉呀?我拜访你来了,你们家可真不好找,打听了好几个人才打听到了这里的。”
母亲一听院子里来人了,急忙从猪棚里赶紧出来:“是我,你们找我有事吗?”一边把手里的饲料盆递给了吴文英。
韩秀丽一看面前站着这个朴素的农村妇女,瘦小的个头,瓜子脸。
虽说风吹日晒多少年,依旧显得白xi而又精致的脸庞,尤其一身骨子里自带的傲娇之气,给人的气场是那种不容小觑的样子。
身上是得体的衬衫,外面系了一条浅蓝色的围裙,腿上是普通的黑色的裤子。
母亲一看韩秀丽,确实如父亲所说,岂止是漂亮,和她的名字一样,让人感觉很亲近,今天的她依然是一头烫发,穿了一件紫色的毛衫,白衬衣的,蓝色的喇叭裤,很时尚的一个城里人。
这两个人的穿着打扮虽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是俩人的气质透露出某一种相似的地方,一种只有当事人才能相互认可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