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奥田喜久司大佐。
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是日本在三十年代研制最成功的一种攻击机(轻型轰炸机),运用了大量的先进生产技术,也是代表日本三十年代中期飞机制造的最高水平的少有嘉作。更是远东地区最早出现的轻型战略轰炸机,六千二百公里的转场航程甚至比美国目前最先进的b-17四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还要远。但是作为一种轻型的轰炸机它携带弹药仅仅八百公斤,只有b-17轰炸机的十分之一。
在三六年六月才刚刚定型的它没有来得及赶上惨烈无比的长春会战,在它投入生产后立刻被大量装备了航空兵部队,作战性能相当良好。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原先是以海军远程跨洋轰炸和对敌舰队决战为目的发展而来的,作为海军独创的新机种,想不到最早卷入战事是在中国战场上。装备部队后一直担任对黑龙江和长春附近的骚扰侦察和轰炸,尤其是和中国全面的爆发战争后,他们更转战了大半个中国的地区。
李成坤部轰炸日本本土军用飞机制造厂和航空兵基地,被日本航空兵视为奇耻大辱,举国要求报复性轰炸黑龙江,尤其是要报中国航空兵轰炸日本东京皇宫之仇。为了取得最大突袭的效果,日本动用了本土九六式陆上攻击机来完成这个任务。在长春附近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让毫无准备的中队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是随着不断的北飞的时候,沿途不断的被各种高射炮击落和战斗机拦截,真正飞到了预定目标的仅仅二十余架,其余六十余架都在沿途损失了。
在哈尔滨附近的防空力量异常的强大,当时奥田喜久司果断命令自己下属的轰炸编队转飞第三预定目标牡丹江不仅投弹成功,更让自己和手下一半的飞机成功的逃过一劫,这次轰炸也在日本官方的刻意宣传下让奥田喜久司名声大噪。其后又在淞沪会战和华北长期执行各种轰炸任务,不仅仅针对军用目标,更是对中国大城市民用目标疯狂轰炸,喜欢单独带轰炸机出航的他也因此被日本国内称之为所谓的“轰炸机之王”。
奥田喜久司坐上了飞机,地勤人员已经做好了起飞准备,在深绿色的机身下甚至标着三颗星星,他曾经用这架飞机击落过南京政府的两架霍克三战斗机和一架掉队的轻轰炸机。九六式对南方中国航空兵的大多数军用飞机来说速度并不慢,甚至比那些落后的战斗机速度还要快,所以养成了九六式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从来都不喜欢要战斗机护航,接到战斗命令后都是全部轰炸机直接飞临目标上空轰炸。
可是他却清楚的知道,要是再用这种方法来作战的话,自己手下的飞机都不用飞回去了。不说李成坤手里有比帝国先进得多的梅塞施密特改良战斗机,就是那些新购买的比较落后点的p-40战斗机也不是自己这些装甲薄弱,火力不够凶猛的陆上攻击机所能抵挡的。望着远处正在升空的战斗机,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帝国战斗机飞行员的素质并不比中国人高,飞机性能又差很多,遭遇到中国战斗机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见识过零式战斗机试飞的他,对这些老式战斗机性能不屑一顾,在他心中,这些与其要这些老式飞机来护航还不如自己带轰炸机直接轰炸来得有效。这次任务完成后可能自己的部队将是第一批换装一式陆上攻击机的部队,在配合零式舰载战斗机,强大的战斗力几乎可以称霸东南亚甚至整个亚洲。零式战斗机足以抗衡中国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而一式陆上攻击机作为双发轰炸机一些指标甚至已经达到了美国先进的四发轰炸机标准,作战力相当强。
甲板上的战斗机和攻击机一架架在夜色中起飞,山口多文看了看天空,已经渐渐发亮了,五天前参加完淞沪会战后一直呆在江南长江附近的第二航空队被调到了中国北海,第二航空队所属的苍龙号航母就奉命赶到了北中国海附近游弋巡逻。接到关东军方面的命令后,舰载机一架架乘着夜色飞向了战场。从本土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战斗机都是抵达前线机场还可以有时间修整一下,其余部队也将飞机调到了距前线更近的飞机场准备参加战斗。
在山口多文站在甲板上看北中国海的日出的时候,他丝毫没有发觉自己的航母已经成为了猎鹰的目标,他不清楚日本的大型战舰尤其是可以搭载飞机的航母的各种信息已经被中队做为重点目标全部掌握了,更不清楚李成坤在内部提出的以空军换取海军的作战思想,时刻准备以空军消灭日本强大而令人生畏的海军。可以搭载战斗机的航母就是空军的最大阻力,它受到的关注也是最多的。-秒/章′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