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权交替的节骨眼上,能保证快速策应天下形势。\r?u?w*e+n?5·.-o,r/g`
周勃看似好像在汉初开国时期没什么存在感,但其实很得刘邦信任。
汉初封了十八侯,周勃排名第四。
第一萧何,第二曹参,第三张敖,第四周勃。不算张敖这个从赵王撸下来的第三,周勃地位仅在萧何曹参之下。刘邦亲自守荥阳的时候,就是放周勃去守敖仓,可见信任和重视。所以周勃就是刘邦的嫡系,是铁杆保皇派,没有任何站队。
更重要的是,周勃的封地所在的绛县,就在河东郡,这地方毗邻荥阳、代国和赵国,是个能随时策应各方的关键位置。一旦真的有变,不管是赵王刘如意还是代王刘恒,都可以通过周勃的接应,越过黄河,绕过荥阳,直接进入关中,控制长安。
这天下,还是他刘邦子孙后代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在快速回想自己构思的藩王布局,不禁反问自己: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才让不知哪个龟儿子抢了他标儿的皇位?
正好标儿刚生了长子,他决定了,要给每个儿子都排字辈,让他们都按照字辈取名字,以后就算他死了去地下,也得知道那些祸是谁闯的,孽是谁造的!
【等于说,这个观点认为,刘邦为了防止长安这边皇权交替出问题,安排了许多后手,而且确实在后来发挥了一点作用。/我?的-书/城` /追-最+新-章,节¢
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
刘邦:认可!乃公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好了,不管怎么说,现在时间线都推进到诛杀吕氏满门之后,中央决定刘恒来当皇帝了。】
萧何的府中,大家神色各异。
虽然萧何曹参知道,以后他们不会参与这些事,但毕竟现在都还在为陛下卖命。
有些年轻的列侯们都有点坐不住了,这天幕把他们未来的事情抖露的一干二净,还反复强调。+3+5_k+a.n¨s+h+u-.′c′o!m¢虽然他们很多不相信自己未来会这么做,但是天上神迹的话他们怎么敢反驳?
所以越听一个个越跟鹌鹑一样老实。
要不……干脆去给陛下请罪?
【长安这边的功臣集团先派了使者去代国,表达了中央的决议,打算直接接刘恒回去。
代国这边可吓傻了,简直就像是走在路上被一个大金饼砸到昏厥,醒来之后第一反应不是狂喜,而是怀疑是不是有人要暗杀自己。
于是代国君臣赶紧关起门来私下商议对策。
刘恒身边有三个主要心腹,一个是自己的亲舅舅,也就是母亲薄姬的弟弟薄昭;一个是掌管宫廷侍卫的郎中令张武;剩下的一个是统管军队的中尉宋昌。
郎中令张武就觉得此事有诈。他们代王什么身份地位他们自己还不清楚?这种好事能轮到他们?所以长安那帮人肯定没憋什么好屁,不如称病推辞,静观其变。
可中尉宋昌觉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反正这天下是老刘家的,他们代王是高皇帝正经儿子,为啥不能当皇帝?代国的军队虽然这些年总是被匈奴欺负,但也算久经战场,真有个摩擦冲突,也不怕长安那些人,不如直接莽一波,说不定大事可成!
两边争执不下,谁都有道理,无非一个保守些,一个激进点。于是,刘恒默默掏出了他的龟壳。
是的,就是龟壳。刘恒擅长周易八卦,用龟壳来进行六爻占卜。准不准的不知道,反正古代是很信这玩意儿的。不然唐朝李商隐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也不会借汉文帝来讽刺当政者“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了。
只是刘恒无辜躺枪哈哈。】
【占卜的结果很好,卦师解释说卜卦之人马上就要继位做天王,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就像启延续夏禹那样。刘恒这才下定了决心,打算去长安混个出人头地。
不过他还是很谨慎,他没有直接跟着使者走,而是先派了自己的舅舅薄昭去打前站,到长安探探风声,看看那些功臣元老都打的什么算盘。薄昭去长安见了周勃,周勃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薄昭才觉得没问题,至少长安这些人不是打算把他们骗过去杀了,于是报信给刘恒,让他快来。】
刘邦觉得这个薄昭很有胆略,于是偏过头去问道:“你弟弟?”
薄姬躬身:“乃是妾同母弟。”
刘邦看了看乖乖坐在他腿上的刘恒,心里想着,这薄姬也算是有传承的人家,她母亲是六国时魏国的宗室女,所以家教应该还不错吧。
【刘恒收到薄昭的信,马上分析出了当前的局势,然后安排自己先跟着使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