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集团的对立面,恰恰相反,他们本就是功臣的一员,关系盘根错节。!咸`鱼_看*书¨网+ +免?费¨阅\读.再加上这些年吕后表现出的政治手腕和声望,吕家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了一颗根基牢固的大树。
这还了得?
若是太子刘盈有雄主之姿,能压制住这一众老臣和母家亲戚也就罢了,毕竟是嫡长子。可偏偏刘盈“仁且弱”,要是放在宋代,说不定还能被吹捧成宋仁宗第二,可刘邦怎么可能看顺利这种继承人呢?
就汉初这种政治格局,他刘盈把握不住啊!
所以刘邦的目光转向了刘如意身上。刘如意性格和刘盈不同,刘邦觉得他很像自己,有能力,有野心——是不是真的咱也不知道,反正刘邦是这么认为的。】
宋仁宗……赵恒抬眼去看刘娥,欲言又止。
仁宗会是他自己的庙号么?或者是他哪个子孙后代的?想他这被子的所作所为,应该也当得起“仁宗”这个庙号吧!
只是“吹捧”二字听着不舒服,似乎仙子不是很瞧得上这位“宋仁宗”。\w¢z-s`x.s¢._c-o/m!
刘娥明白赵恒想问什么,但是她不能给出答案,而且她在心里默默想到……眼前这个老头子皇帝当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吧,尤其这几年老了,精神似乎都不大正常,乱政一条接一条,徒耗国力。
【于是刘邦起了废太子的心思。
这表面上是小妾拉着儿子争家产,实际上是刘邦自己动了心思,在考虑怎么让他老刘家能千秋万代!】
刘邦毫不在意的点点头,表示当皇帝自然会这么考虑,有什么错!
【可吕后这些年的磨砺也不是白受的,她果断拉拢了张良陈平这些游离在丰沛集团之外的功臣,加重自己的政治砝码,最后在张良的建议下,请来了当时的大贤者“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一开始只是默默辅佐太子刘盈,并没有现于人前。.m!y.j\s,c¢h`i\n¢a^.′c`o¨m!直到刘邦讨伐英布回来之后,愈发感到自己身体已经快油尽灯枯了,于是废太子的念头也愈发坚定,连张良萧何都劝不住。
于是在一次酒宴上,“商山四皓”正式出场,陪伴在太子刘盈的左右,随侍刘邦。刘邦一看,儿子身边哪儿来的这四个老头?好家伙一个个看上去都八十多了,就问起来。
结果这四个老头把大名一报,刘邦惊坐而起,诧异的说:“我邀请诸公多年,诸公逃避我。现今为何自愿追随我儿呢?”
四人答曰:“陛下轻视士人,又爱谩骂。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士人,天下人都愿意争相为太子效死,所以我们就来了。”
这话说的是一点都不客气,就差指着刘邦骂他不礼贤下士了。
但刘邦也不小气的人,不会因为这个生气,反而已经明白太子这一派的势力已经不可动摇了,若是自己强行废太子,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天下说不定要再起波澜,于是他只能说:“烦请诸公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
商山四皓!
吕雉居然能把这四个老头请来教导太子?!
那……那时确实换不了太子了。
【刘邦搂着戚夫人,对她说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摇,然后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吕后真而主矣!”
可惜戚夫人没听懂,这个后面说。
up觉得刘邦这个时候心里是有些失落,又有一点欣慰的。
因为他废太子的本质是追求刘氏江山的稳定。刘如意虽然上不了位,不能当那个权柄归一的雄主。但刘盈加吕雉这个组合也能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毕竟刘盈也是吕雉的亲儿子,总不会让吕家人篡取胜利果实。】
【于是接下来,刘邦为了给吕家、以及以后所有像吕家这样的人套上枷锁,他在生命倒计时那段时间里,做了件大事——白马之盟。
刘邦杀白马、喋血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当然这话对吕后来说也没什么用。】
刘邦:好主意,等他解决了诸侯王,就立马搞一个!
【刘邦死前,吕后问他朝政的安排,刘邦的大意是:如果萧何死了,让曹参接替,曹参没了,让王陵和陈平共同管理,周勃当太尉掌兵权。
刘邦驾崩,十六岁的刘盈继位,吕后的好日子来了!】
十六岁!刘邦心里算了一下,好像也没几年了,有些事,他的好好思量一番。
【吕后首先对付的,就是戚夫人。
在我看来,先对付戚夫人,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刘邦的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