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 分卷阅读62

分卷阅读62

,大搞土地兼并,甚至不把皇权放在眼里。+如\文`网? ,更?新+最-全`

反抗皇权听上去是挺有进步意义的哈,毕竟教科书都说了晚明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要我说,他们就只是个芽,根本发不了,因为他们太狂妄自大了,觉得自己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是和皇权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他们瞧不上平头百姓也看不起武人,觉得大不了换个皇帝,他们依然当富豪官绅。

结果,鞑子来了会教教他们什么叫“一力降十会”,什么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

等等……?

朱元璋不理解,鞑子是蒙古人?他们又死灰复燃了?就因为土木堡么?

什么狗东西,还不如让张居正那个摄政王行曹莽之事呢,至少是个汉人。

[最后一个影响,就是皇帝再难出宫了。

永乐亲征的辉煌不再,御驾亲征成了文官的禁忌。就如同隋炀帝横征暴敛、倒行逆施,亲征时非要搞微操才把自己作死了,但天下人只觉得杨广是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以至于英主如唐太宗都不敢提要打高句丽,一直拖到贞观十八年才行一样。.g¨u`g_e?b.o?o·k?.,c_o?m.

御驾亲征也给大明的文官留下如此之大的心理阴影。

到了明武宗时期,朱厚照同学甚至要给自己封一个大将军朱寿才偷跑到前线坐镇指挥。老实说朱寿大将军的战术指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文官抵死不认他的“应州大捷”。

多说一句,明武宗虽然看上去胡闹,但他在有意识的压制文官集团,提升武人地位。

但结果呢?

三十岁年富力强的年纪,好好的就会落水,落水后救上来没事,吃太医的药吃死了。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朱元璋:朕是不是对你们读书人太好了点啊?

他本来是为了体恤贫寒之家供养读书人不容易,所以打算给有功名的读书人一些钱粮优免的特权。?c¨h`a_n~g′k′s¢.+c~o/m_

而且他在刚起兵造反的时候就知道,维护地方文治终究是要靠这些官绅,因此他在应天的时候就很在意这些,一面让老百姓和部队屯田,一面稳定士绅,怎么这些人还越来越蹬鼻子上脸呢?

真以为咱是要和你们士大夫共治天下么?!

李世民现在倒是对朱元璋生出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情。

他的后代被宦官把持,这朱元璋的后代成了文官的傀儡。

不对,想想还是他的后代更丢人,怎么能被家奴反噬啊!

[到了后来,甚至皇帝连出个紫禁城都变得极其困难,只能通过外臣或者厂卫来了解民间情况。

对于一个帝国的最高决策者来说,这样情况下制定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是百姓需要的,而且也没法遏制吏治的腐败。

就像清朝的道光皇帝,一辈子被内务府糊弄。原本市价只有三四文钱一个的鸡蛋,到了内务府的嘴里,就是十几二十两一个,以致于道光在听说大臣早上吃了两个鸡蛋之后,感慨一句:爱卿真有钱。

然后呢,道光也不是真傻,他去问了他的军机大臣鸡蛋多少钱,结果军机大臣诶,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首辅了,因为怕得罪内务府,居然说自己从小有气病,吃不了鸡蛋,所以不清楚。

离谱,离大谱。]

朱元璋、朱棣:内阁首辅是什么东西?自己这个明朝皇帝怎么没听说过呢?

朱元璋心里盘算了一下,天幕说自己取消了丞相这个官职,倒是个好办法。元朝的丞相权柄太大,动不动就出一个权臣,咱早看的不顺眼了。

难道内阁是自己搞出来的?

把三省合在一起也不是不行,但朕得大权独握才可以!

[明朝中后期虽然没有这么离谱的情况,但皇帝在紫禁城一待一辈子,甚至十几二十年不上朝,那怎么可能了解民生呢?还不是身边人说什么是什么。]

朱元璋:明白了,再加一条祖训,不可以不上朝!

还十年二十年不上朝,这些鳖孙真是敢想敢做啊,那国家还怎么运转,难道全靠那什么内阁首辅么?那跟丞相有什么区别!

怪不得会出张居正这个摄政王。

[所以说,土木堡之变,就是明朝的一个向下的拐点。]

[朱祁镇死了之后,大臣给上的谥号是“英宗”,不知道是不是在膈应宋英宗。

明英宗有唯一一个能拿出来说的政绩,就是取消了后妃殉葬制度。

明朝的殉葬是继承自元朝,不仅是皇帝死后后妃要殉葬,我记得亲王死了也有殉的。

比如王保保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