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苦笑:“曹军势不可挡,交州难以抗衡。·d+q·s-b¨o-o·k·.*c′o\m′但我又不忍加害于你。你不如趁曹军未到,带着这些金银速速离去。你走后,我自会向曹军投降。”
望着决绝的士燮,刘备深知劝其抵抗无用。他明白,士燮在交州势力强大,投降方为上策。于是,他向士燮行礼后离去,未曾多看黄金一眼。
刘备走后,大堂内走出一位与士燮相似的青年。
“父亲,曹操在信中明确要求你除掉刘备,为何你放他走了?若曹冲率军抵达苍梧,我们岂不危险?”
士燮对儿子士廞摇头说道:“今日我们对刘备斩草除根,怎知将来曹操不会对我们也下毒手?”
“你还年轻,做事需留有余地。”
言罢,士燮对走近的谋士张旻吩咐:“我欲派你为使,前往荆州向曹丞相请罪,表明交州上下愿降之意。”
士燮望向儿子士廞,“你随我同行,作为人质。”
士廞沉默不语。
刘备欲逃亡身毒?
另一边,刘备走出郡守府,烈日当空,他却感到彻骨之寒。
“大汉如此广袤,竟无我刘备容身之所?”
刘备哀叹道。
眼中满是迷茫与绝望交织。
“兄长,要认输了吗?”
关羽曾陪刘备赴宴长江,面对此言,轻声问道。+E¨Z-暁.说+蛧/ -追?罪-薪′彰+劫*
“认输?”
刘备回望,迷茫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定。
“汉贼不两立,我誓死不屈曹!”
刘备毅然对关羽、张飞说:“二弟,三弟,即刻离开交州,向西南象临邑撤退!”
“时机成熟时,占据象临邑,再图身毒!”
“象临邑?身毒?”
“兄长,这两个地方在何处?”
关羽、张飞闻言,面露惊讶。
西域、大月氏、扶桑、辽东他们都知晓,唯独不知象临邑、身毒。
见二人疑惑,刘备坦言相告。
“昔日求学于卢师,闻大汉西夷之事。”
“卢师说,先祖孝武皇帝时,在安南设郡县,名日南郡象林县,今称象临邑。”
“又传,光武皇帝复兴汉室,命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将南蛮逐至象临邑,铸铁柱为界。”
“但大汉忽视交州,象临邑再次沦于蛮夷之手。”
“身毒,则在象临邑以南。”
“卢师只是随口提及,未曾深入。但我近日从交州百姓口中得知,象临邑以南确有不同于中原之国。”
“二弟,三弟,若占据此地,或许能东山再起!”
刘备,绝非轻易言败之人。¢u~s^i-p′m~a*x!.¨c¨o+m?
当他得知象临邑及其南方有异国时,便己为自己规划好了退路。
刘备为复兴汉室,毅然踏入夷地,静候东山再起之机。
据其情报,象临邑蛮族势力不强,且掺杂众多因战乱流离至此的汉人后裔。
刘备盘算,借助这些蛮族与汉人后裔,或可筹建一支军队。
军队壮大后,北可攻交州、荆州,图谋中原;南可征身毒,任意驰骋。
身毒能否攻克,他并未细想。
汉军对蛮夷从无惧意,何况是极南之地的部族。
刘备撤退之速,令人诧异。
诸葛牧自潘璋管辖的锦衣朱雀南部得悉刘备行踪时,交州己降曹,曹冲大军入驻。
他审视书信,面露深意。
刘备遁至象临邑,出乎其意料。
此消息,恐怕连曹操闻之亦会愕然。
曹操虽可挥师荆州、交州,但绝不会劳师动众至象临邑、身毒等偏远之地。
非不能,实无须。
时人视交州,名义归汉,实则地位微末,不及荆州、扬州、青州、益州等地,近乎忽略。
交州如鸡肋!
交州尚且如此,象临邑之荒凉,在曹操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毕竟,曹操非孙权,不至于觊觎海外荒岛。
诸葛牧暗自揣摩:
孙权遣卫温、诸葛首出海夷州,恐非善意。
或许,吴境土著蛮夷己近枯竭,为弥补兵源,孙权只得放眼海外。
念及此事,他对史书哑然。
史书或有意或无意,仅言孙权遣使夷州,未提卫温、诸葛首率万军出征。
归来时,仅“得夷州数千人还”。
东汉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