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此景,诸葛牧嘴角勾起一抹微笑。~d¢i.y-i,k¨a*n~s\h~u-.+c′o+m?
也许,
这正是无数男儿心向汉末三国的原因。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无论是北方的狄人还是南方的蛮族,一旦踏入中原,
皆难逃刀兵之灾。
至于魏晋所谓的风骨、繁华盛世、山河安泰?
呵呵,不过虚妄。
真正的盛世,绝非偏安一隅的自我安慰。
古往今来,乃至未来,
对华夏而言,真正的盛世,
是秦始皇一统六合、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的雄图伟略;
是汉武帝时中原铁骑纵横边疆、立功刻石的豪情壮志;
是誓斩敌虏、踏破贺兰山阙的英勇;
是不畏百战、纵死亦无愧先祖的决绝。
华夏盛世,
绝非分裂割据、各自为政。
山河安泰之日,
必是西夷归顺、万邦来贺。
……
思绪回归,诸葛牧无意给予曹丕特别优待。
远眺马超疾驰而来,诸葛牧面上浮现笑意。
果然,马超带来了喜讯:
夏侯惇大军距他们南边仅三百里。
至多一日半,便能与夏侯惇的先锋部队会合。-墈?书^君/ !庚~新.最*快?
诸葛牧心中的重压稍解,无暇他顾。
他将指挥权交予黄忠、庞德、黄叙、曹真西人,跨上赤兔马,与马超先行,去与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汇合。
赤兔马力大无穷,马超的白马亦不遑多让。
原本需一日半的路程,他们半日即到,与夏侯惇相见。
此时,夏侯惇大军前部距博望坡己不足八十里。
“叔治!”夏侯惇见诸葛牧满身尘土、神色疲惫,心生惊讶。
“何事如此匆忙?莫非许都有变?”
诸葛牧摇头:“非也,元让将军,我是担心你们!”
此言一出,夏侯惇、于禁、李典更觉疑惑。
于禁首言:“叔治,你是指刘备成为荆州牧之事?担心我们会败给他?”
诸葛牧颔首,面对众人摊开地图,对夏侯惇言道:“元让将军,假使我无法继续指挥……”
“你有何打算?”
夏侯惇毫不犹豫:“自然是进军宛城,休整队伍后挥师南下,一举拿下新野!”
然而,诸葛牧语气坚定:“元让将军,倘若如此……”
“你这十万大军恐将迅速覆没!”
诸葛牧此言有据可依。
昔日他被刘协封为雍凉大都督,地位与征西将军相当,其侦察范围亦随之扩大至三百里。.白?马¢书+院¨ ^哽^芯!嶵\快-
之前未察觉夏侯惇大军,只因他们恰好位于边界之外。
而今,通过全景战图,他察觉到……
宛城西侧己被荆州士兵占领。
其兄诸葛亮正指挥三万荆州士兵,在宛城北数十里外的博望坡布下埋伏……
只等夏侯惇自投罗网。
诸葛牧凭借系统赋予的信息优势,犹如洞悉一切。
然而,夏侯惇、于禁、李典三位将领对此浑然不知。
尽管他们身经百战,却难以理解诸葛牧的信心来源。
他们麾下的十万大军皆是曹军精锐。
除非天灾,否则仅凭人力想在一战中消灭这十万大军,几无可能。
难道刘备会倾荆州之兵于江北,与他们决一死战?
三人皆不认同此想。
见三将面露疑惑,诸葛牧轻触地图上的博望坡。
夏侯惇、李典尚未领悟,副将于禁却神色一变。
望着博望坡那片狭窄密林,结合夏侯惇的言辞,他心中涌起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敌军统帅难道疯了?
不守新野也就罢了!
竟敢绕过宛城,在宛城北的博望坡设伏?
他就不怕宛城守军趁机偷袭,断了他们的退路?
但于禁不知……
历史上确有先例。
当时的他虽然有所察觉,急功近利的夏侯惇却未采纳他的建议。
结果十万大军在火攻下损失惨重。
“叔治,你是说……”
于禁虽有猜测,但仍难置信。
见于禁神色有异,诸葛牧笑道:“文则,你心中己有数,何必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