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诗赋之比,非仅辞藻之争。
他以文人之躯,描绘将军之事。
无论辞藻如何,相较于诸葛牧这位战场将军之作,终显不足。
更令人震撼的是,诸葛牧诗中所蕴含的实质杀气,触动了在场武将的心。
尤其是“杀一人为罪,斩万人为雄。若能斩敌九百万,方称豪杰之最”之句。
曹植察觉,其父曹操亦有所触动。
此景之下,再比二者诗赋,众人觉曹植之诗略显造作。
换言之,曹植之诗缺少了关键——人生历练。
面对诸葛牧的等待,曹植咬牙欲认输之际,
诸葛牧却道:“诗词歌赋,终为旁骛。”
“盛世之中,或显才子风华。”
“但在这乱世,对于司空大人之子……”
“这实在太过奢华!”
诸葛牧摇头,携剑掠过曹植,回归座席。
高坐上首的曹操,满意地望着对曹植训诫的诸葛牧。
身为父者,他乐于见到书卷气过重的曹植受此历练。
“子建,还不谢过叔治的指点?”
曹操的话语在曹植耳边回荡。
曹植望向己安然归座的诸葛牧,躬身行礼。
“多谢大都督的教诲!”
“曹植定当铭记于心!”
感受到曹植内心的不满,诸葛牧微微一笑,毫不在意。
在他眼中,曹植从未构成威胁。
甚至,无需他出手,曹丕便能解决此事。
既然这位五公子如此痴迷于诗词,就让曹丕日后继续迫使他七步吟诗吧。
否则,后世学子少了《七步诗》这样的经典背诵篇目,岂不可惜?
对未来的学者亦是不公!
相较于曹植,诸葛牧更为忌惮的是宴会上沉默的二十五公子曹冲。
望着此刻仍充满活力的曹冲,诸葛牧深知,自己无形中己改变了他的命运。
若非如此,他早在五月便己夭折。
如何能存活至今?
仿佛感受到诸葛牧的目光,曹冲抬头望向他。
无怒,无怨,无恨。
只是举杯遥致敬意。
随后,曹冲便与归座的五哥曹植交谈起来。
“呵呵!”
“会咬人的狗不叫嘛!”
诸葛牧嘴角勾起一抹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