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开局伴读,我教太孙当皇帝 > 第225章 道在器中

第225章 道在器中

朱瞻基一言九鼎,况钟雷厉风行。′微^趣,晓?税′ \已-发?布`蕞!欣-漳\結-

就在朱瞻基拍板的下一刻,况钟己经从工地上召集了最好的几名木匠和铁匠。这些人都是世代相传的手艺人,手上功夫炉火纯青。

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林昭画出的草图被放大,摊铺在木板上。

况钟、林昭,以及七八个胡子花白的老工匠,围着图纸,展开了整个工地最高级别的“技术会议”。

“轨道的木材,必须用硬木,最好是榆木或者槐木,浸泡桐油,既防腐又耐磨。”一位老木匠摸着胡子,一眼就看出了关键。

“车轮的改造是难点。”一个经验丰富的铁匠指着图上那个凹槽,“轮缘要加厚,中间开此凹槽,对铸造的火候和模具要求极高。小老儿愿领人一试,不出三日,必有成品。”

“绞盘好办,用现成的辘轳改造即可,关键是麻绳的韧度,需用三股以上的粗麻合捻,再用盐水浸泡晾晒,方能承受百钧之力。/幻+想/姬\ `冕-废_岳+黩′”

你一言,我一语。没有质疑,没有空谈,全是如何将图纸变为现实的细节。林昭提出的只是一个原理,而这些大明的工匠们,则用他们丰富的经验,迅速将这个原理填充得血肉丰满。

朱瞻基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看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力量,一种蕴藏在民间,蕴藏在这些普通匠人手中的,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两天后,在工地最繁忙的那段上坡路上,第一条长约百丈的试验性木轨铺设完毕。

两条打磨光滑的榆木轨道,被牢牢地固定在枕木上,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旁边,一辆经过改造的独轮车和一台巨大的绞盘,也己准备就绪。

整个工地的民夫都停下了手中的活,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过来。他们交头接耳,指指点点,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怀疑。

“就这两根木头条子,能比咱们的土路还好走?”

“看着悬乎,别车没上去,人先摔了。.我·得-书?城_ ?蕪·错,内′容`”

况钟没有理会这些议论,他亲自检查了一遍轨道,然后对那名铁匠点了点头。

铁匠深吸一口气,将一辆装满了土石的独轮车推到轨道起点。车轮与轨道接触的瞬间,发出“咔哒”一声轻响,凹槽与木轨完美契合。

铁匠试探性地向前一推。

奇迹发生了。

那辆在泥地上需要两个壮汉才能推动的重车,此刻,仅凭他一人之力,便轻巧地向前滚动起来。车轮在轨道上滑行,几乎听不到摩擦的杂音,只有一种顺畅至极的“沙沙”声。

围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

接着,绞盘开始测试。两头健牛拉动杠杆,绞盘缓缓转动,麻绳绷紧。五辆满载的独轮车被串联在一起,稳稳地沿着坡道向上爬升,速度虽不快,但远比人力一车一车地往上推要高效得多。

当五辆车全部抵达坡顶时,人群中先是片刻的死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神了!真是神了!”

“这玩意儿顶的上咱们几十号人!”

民夫们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可以从最繁重的苦役中解脱出来的希望。

况钟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转向朱瞻基和林昭,深深一揖:“殿下,林伴读,此法一出,通州河堤,无忧矣!”

当晚,朱瞻基在自己的临时营帐中,单独留下了林昭。

“今天,你让我大开眼界。”朱瞻基亲自为林昭倒了一杯茶,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很好奇,这些奇思妙想,你究竟是从何处学来的?《考工记》里,可没有这些东西。”

这己不是第一次问,但这一次,问得格外认真。

林昭知道,这个问题,避无可避。他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开口:“殿下,臣自幼体弱,不能习武,便喜读杂书。曾有幸得遇一位游方高人,那高人自称王墨家,不谈经义,只讲格物。他说,万物皆有其‘理’,水往低处流,火往高处走,皆是其理。今日之轨道,不过是顺应了‘减阻增效’之理罢了。与其说是臣的发明,不如说是臣发现了它本就存在的道理。”

他将自己的知识,归结于一个虚构的“高人”,这是在当前环境下,最合理的解释。

“格物致知……”朱瞻机咀嚼着这几个字,若有所思。他看着林昭,仿佛要将他看透。

许久,朱瞻基才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下去。他相信了,或者说,他选择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