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开局伴读,我教太孙当皇帝 > 第4章 知己之盟

第4章 知己之盟

朱瞻基的问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静水,让静心斋里的空气都为之一凝。~咸^鱼?看_书/惘. /首?发/这个问题己经脱离了书本的范畴,首指大明王朝的经济命脉。

林昭深知,他的回答将决定自己在这位未来君主心中的最终分量。

他没有立刻作答,而是沉吟片刻,整理着脑中庞杂的史料与思路。然后,他微微躬身,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语气开口:“回殿下,若论弊病之最,当属前元。”

“哦?”朱瞻基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我朝承元制者甚多,漕运也不例外。何以独言元朝之弊?”

“殿下所言极是,正因承袭甚多,其弊才更当警惕。”林昭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元之漕运,弊在三处,不在河,不在船,而在人。一在官,二在兵,三在民。”

“人?”朱瞻基的眉毛扬了起来,这个切入点出乎他的意料。-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正是。”林昭肯定地说道,“元廷视南人为草芥,官吏贪腐成风,层层盘剥。一石米从江南运至大都,百姓要交三石乃至五石的‘耗米’,其中多半都进了各级官吏和押运军官的私囊。此为‘官弊’。”

“其二,运兵。漕运之兵,本为护粮,元时却形同盗匪。他们敲诈勒索,欺压船工,甚至监守自盗,将漕粮贩卖牟利。朝廷法度形同虚设,漕运一线,怨声载道。此为‘兵弊’。”

“其三,民夫。开河、拉纤、修堤,无不是强征的百姓。元廷只知役使,不知体恤,冻馁而死者不计其数。黄河泛滥,朝廷不思抚恤,反而加重徭役,终至红巾揭竿,天下大乱。殿下,元之亡,始于黄河,根在漕运。此为‘民弊’。”

林昭每说一弊,朱瞻基的脸色便凝重一分。.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他虽然年少,但生于帝王家,对民间疾苦并非一无所知。林昭的话,像一把钥匙,将他脑中那些零散的、听来的见闻,串联成了一幅清晰而可怕的图景。

“官、兵、民……治漕,实则治人。”朱瞻基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昭:“那依你之见,若要改弦更张,该从何处入手?”

“殿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漕运之弊,盘根错节,非一日之功能够革除。若要入手,当从最小、也最关键处着眼。”

“何处?”

“耗米。”林昭吐出两个字。

他上前一步,指着自己归纳的材料中“漕粮征收与耗损”那一页:“殿下请看,历朝历代,漕粮转运皆有定额损耗,称之为‘耗米’或‘雀鼠耗’。我朝亦有定制,一石米许耗三斗。但这三斗,究竟是实耗,还是虚报?是真被雀鼠所食,还是进了人的口袋?这笔账,恐怕是一笔谁也说不清的糊涂账。”

朱瞻基的呼吸微微一滞。他想起前几日,户部还在为漕粮短缺之事争吵不休。所有人都将原因归结于天灾、路远,却无人敢去触碰这个“耗米”的问题。

林昭继续道:“此事看似微末,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查‘耗米’,便能知晓地方官吏是否清廉;查‘耗米’,便能知晓运兵是否骄横;查‘耗米’,更能知晓江南百姓的真实负担。它就像一根绳头,只要抓住了它,就能将漕运这张大网背后的种种弊病,一并拉出水面。”

书房内,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一次,朱瞻基看着林昭的眼神,己经彻底变了。如果说昨夜,他看到的是一个聪明的“书吏”,那么此刻,他看到的,是一个拥有手术刀般精准眼光的“国士”。

许久,朱瞻基缓缓走到林昭面前,亲手将他扶起,这在君臣等级森严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非凡的举动。

“你,很好。”他一字一顿地说道,语气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你说的这件事,我记下了。”

他转身走到书案后坐下,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几个字,盖上自己的私印,递给林昭。

“从今日起,你不用再做什么整理书稿的杂事了。我给你一道手令,你可以出入东宫书库,查阅所有关于漕运、税赋的卷宗。”朱瞻基看着他,眼神深邃,“你方才说的那个‘耗米’,我要你给我一个更详尽的说法。我要知道,这笔糊涂账,究竟糊涂到了什么地步。”

林昭接过那张轻飘飘却重逾千斤的纸,心中激荡。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道手令,更是一份信任,一个起点。

他与这位未来帝王的伴君之路,从漕运的“耗米”开始,正式启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