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我先教你们一些基础的文字和算学,等以后到了自由城,再学习更多的知识。” 她说着,从包裹里拿出一摞书,上面是大秦的基础汉字和简单的语句。
“太好了!” 村民们顿时欢呼起来,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期待的笑容。巫医捋着胡须,不住地点头:“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青青姑娘,你真是我们绵羊族的福星!”
小朋友们也围着那些启蒙书,好奇地用小手摸着书页。
就这样,王青青在绵羊村住了下来,开始了一边教村民们和孩子们知识,一边等待自由城学府建成的日子。
村长特意把村里最大的一间空屋收拾出来,当作临时的学堂。每天天刚亮,屋里就挤满了人,不光是孩子们,不少成年村民也搬着小板凳来听课。他们手里拿着用树皮做的简易本子和炭笔,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王青青从最基础的 “人、口、手” 教起,她在墙上用炭笔画出字形,然后耐心地讲解含义和读音。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跟着王青青一遍遍地念着,小脸上满是专注。有个叫阿木的小男孩,总是第一个背会当天教的字,得到王青青的夸奖后,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然后学得更起劲了。
成年村民们虽然学得慢些,但也毫不懈怠。他们常常在干活的间隙,拿出树皮本子念念写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趁王青青空闲时围上去请教。“青青姑娘,这个‘田’字是不是就是我们种庄稼的田地啊?”“‘羊’字长得真像我们养的绵羊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学堂里总是热闹非凡。
除了教认字,王青青还教大家一些简单的算学。她用小石子当作教具,教孩子们数数量、算加减。村民们也觉得很有用,“以后给羊分草料,就能算得更清楚了”“和商队做交易,也不怕算错账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绵羊村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孩子们不再只是在田野里打闹,更多的时候是聚在一起背书、写字;村民们在放牧、耕种时,也会时不时蹦出几个刚学会的字。
王青青看着大家的变化,心里很是欣慰。这些知识就像种子,总有一天会在绵羊村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