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
改名翰林院的同时,崇祯还提升了院士的社会地位,赐所有院士见皇帝不跪的特权以及刑事保护权。
要想定院士的罪,首先得有让所有人都信服的证据,其次不能审讯、不得行刑,而且只有大理寺拥有对院士的审问权。
地位十分的尊崇! 改元后第三天,崇祯又改编了国子监。
虽然祭酒、司业这两个主副官职未变但是五经博士下放到了各个地方监管教育工作、助教、学政什么的则直接去除了改成了中学校长与小学校长。
改元后再没有什么乡试、殿试之类的考试,也没有了秀才、举人、进士之灰的称号,也没有了中了进士就会当官的特殊待遇。
所有大明子民都可以自费到各地小学堂上学,学完小学堂的知识之后,通过考试就可以升入中学堂,再经过考试成绩优秀者就可以进入文登学院与威海学院这两所最高学府。
虽然考入这两所最高学府不一定会做官,但是想要做各地主官或者其它紧要的职位就必须拿到这两所学院的毕业证书。
而且各个有钱途的大公司、工厂什么的也喜欢从这两所学院里挑高管。
有前途的代名词不再是金榜题名,变成了一张金色的毕业证书,一张盖有皇帝印的毕业证书。
勤奋的崇祯再一次给自己增加一项体力工作,给所有学生盖毕业证。
不过为了安抚广大举人们的内心世界,崇祯又特批了所有举人可以免试进入文登学院与威海学院深造,成绩合格者也可以拿到这两所高等学府的毕业证书。
至于秀才,呵呵,还是自己脑补数理化去吧! 只是这项政策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首先秀才不懂数理化、举人亦不懂数理化,而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除了经、理还需要一定的数学能力。
而初中升文登学院与威海学院则需要精通数理化各方面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又要从哪里来,文登学院和威海学院以及朝廷都派不出足够的教师。
为此,曾彻这个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不得不站出来在各个州府组织了数理化的速成班和深造班。
速成班经考试合格者可以在各地办小学,按国子监的规定教书育人,收取学费。
深造班合格者可以成为各个府、县的中学堂讲师,获得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拿上一份国家工资。
而小学堂升中学堂、中学堂升大学堂的考试依旧跟以前一样,只是考试内容需要文理兼修,也就是以前的科举再加上物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