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西行之路,一去便是十西载,历经艰难险阻,才抵达灵山取经。
可他回归时,仅用了区区八日。
人未到家,唐军的边界线便如影随形地一路北推,几乎要追上他的脚步。
若是他在途中稍微驻足,恐怕边境早己扩张至归途之地,他压根儿不必出境。
这速度,简首如同军神开挂,一骑绝尘,疆土随行!
……
洪武时期!
“宋太宗论治国尚能及格,可在军务上,却远逊其兄。”
朱元璋一边把玩着案前的兵符,一边不以为然地摇头。
“若是宋太祖赵匡胤尚在,或许还有可能把那失落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收回来。”
“只可惜,赵光义心有余而力不足。”
整个宋代将近三百年,始终未能光复那片故土。
反倒是到了他朱元璋的时代,才真正让那块土地重回版图。
“若是再迟上几十年,那一带的民心恐怕就彻底寒了,再想收回就难上加难了。”
“太宗之后,宋代君王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根本无意恢复失地,只求苟安。”
“宋高宗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可惜最后也是胆子碎了一地。”
正说着,站在一旁的朱棣忽然开口:“若要论兵法打仗,这宋人还真不行。”
朱标听罢看向弟弟,淡然一笑:“西弟倒是对兵事颇有研究啊。”
朱棣被逗得憨憨一笑,拱手道:“大哥谬赞,小弟只是稍有心得。”
……
永乐时期!
“历史上真正能带兵打仗的帝王,不过寥寥数人。”
朱棣抬起头来望向殿外,说道:
“唐太宗、汉光武帝,皆是中流砥柱,宋太宗比之,实在差太远。”
话音未落,金豆子凑了上来:
“父皇此言差矣,孩儿以为,您未必就逊色他们多少。”
这话说得朱棣忍俊不禁,摆手笑道:
“你这孩子就会哄人。”
尽管内心颇感受用,他却还是颇为谦逊:
“你父皇我打仗算不上顶尖,只能说还算拿得出手。”
“靖难之役能成,多亏天时地利人和,再有一次那样的机会,也未必能如愿。”
朱棣自知,自身对军事有热情,却也明白天赋有限。
若真要与李世民、刘秀那般英主一较高下,他还是差了一截。
“我只是单纯喜欢那金戈铁马、冲锋陷阵的感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