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古人看天幕:UP主直播世界史 > 第27章 特别篇1后续:古人反应

第27章 特别篇1后续:古人反应

危险洋流区’,咱以后航行可绕开了!”

哈桑抢过图纸,手指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空白处停顿:“这里……天幕说有‘会下蛋的兽’,若能运一船回大都,卖给皇宫,够咱吃十辈子!”

账房先生摇头:“东家,那片海域连海图都没有,去了怕是有去无回。”

“有无回,试过才知道!”哈桑将炭笔扔在桌上,“下个月组个探险队,按天幕的木筏样式造艘小船,先试航到爪哇,再往南闯!真主保佑,咱波斯人要做第一个到澳洲的商贩!”

夜色中,蕃坊的工匠们开始砍伐柚木,木屑飞舞间,一艘融合了波斯三角帆与原始木筏结构的怪船渐渐成型,船头雕着的不是海神,而是天幕中那只象征勇气的远古手斧。

明朝,北京,钦天监家属院小阁楼

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阁楼地板上。马蓬瀛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片磨得相对光滑的水晶镜片,用熬化的蜂蜡粘进那个改造过的黄铜烛台筒深处。她的“观天筒”二代,比第一次那个粗糙品精致了许多。

她迫不及待地将眼睛凑近筒口,对准窗外一轮皎洁的明月。视野里,月亮的轮廓瞬间放大,边缘的环形山坑洼清晰可见!虽然依旧模糊晃动,远不如天幕中展示的那般神奇,但己足够让她心跳如鼓。

“成了...又清楚了一点点!”马蓬瀛低声欢呼,雀跃地放下铜筒。她拿起小刀,借着月光,在铜筒外壁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刻下几行小字:“多重证:星位、镜影、月坑印。不可全信书,须验物与形。——蓬瀛观天筒二式成于月圆夜”

她刻下的,是昨夜天幕特别篇给她最深的震撼——不是那远古的航程,而是那些揭示航程的“方法”。

六万五千年的火塘靠“碳十西”断代,人群迁徙靠“基因图谱”溯源,航海路线靠“实验考古”验证...这些“多重独立来源的证据链”、“实物优于文字”、“大胆假设小心验证”的理念,如同惊雷劈开了她以往对“学问”的认知。

父亲马轼只教她死背星图历法,解释天象必引经据典。

可天幕却告诉她,真正的“知天”,要靠观测(星位)、靠工具(镜影)、靠确凿的痕迹(月坑印)!书本(哪怕是钦天监秘藏的)也只是参考,不能全信!

她抚摸着冰凉的铜筒和那些稚嫩却坚定的刻字,仿佛握住了与天幕共鸣的钥匙。

阁楼狭小,她的心却飞向了无垠的星空。她要看的不仅是月亮的坑洼,更要追寻那套能揭开一切宇宙之谜的“证物之法”。这枚来自异世的科学火种,在这个官家小姐的心中,悄然扎下了远比月光更明亮的根须。

明末清初,台湾岛,高山族某部落

夕阳将部落聚居的山谷染成一片金红。

巴彦,如今己是部落里受人尊敬的长者,他坐在巨大的百步蛇图腾柱下,身边围着几个充满好奇的少年。

天幕早己消失,但那支从非洲涌出、穿越时空最终覆盖澳洲的光流,以及那些与自己族人样貌相似的澳洲原住民的面孔,深深烙印在巴彦心中。

他用粗糙的手指在沙地上画出扭曲的线条,模仿天幕上出现的世界地图轮廓,又费力地描绘出代表非洲、南亚、东南亚岛屿和澳洲的标记。

“看,”巴彦用苍老而坚定的部落语言说,“祖灵的血脉,如同奔流的大河(他指着代表‘基因图谱’光流的轨迹),不是困于一山一水的溪流!

它从遥远的日落之地(指西方,代指非洲)涌出,穿越无数山川大海,流淌到这里(指着台湾),也流淌到那更南方的巨大岛屿(指着澳洲)!我们,”

他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膛,又指向周围的少年,“还有海那边的‘黑皮肤兄弟’,都是同一条大河的分支!我们刻百步蛇,他们画彩虹蛇(澳洲原住民神话中的创世神),都是敬拜指引祖灵穿越怒海的伟大力量!”

一个叫达悟的少年听得心潮澎湃,他拿起一块锋利的黑曜石片,跑到图腾柱旁一块较为平整的岩壁前,开始用力刻画。

他画的不是传统的狩猎场景,而是模仿巴彦在沙地上画出的路线——几条弯曲的线连接着几个象征陆地的圆圈,一只简陋却奋力划水的独木舟正行驶在线条代表的“血脉之河”上,舟中人高举手臂,仿佛在呼应着天空(天幕)的方向。

巴彦看着达悟的刻画,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天幕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认同与连接。那跨越万古波涛的史诗,正通过这最原始的岩画,融入部落新的记忆,成为他们理解自身、理解世界的一部分。祖灵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