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下乡收货,捡便宜了
赵刚见到刘建国没往家走,有些惊讶:“师父,您干啥去?”
“我去乡下,收点东西。?[优|o_品?小;·说?.?网?¢ ′最%新?D章·1%节{μ~更ˉ新]??快3a”刘建国笑道。
赵刚想了想,请同一个胡同的工友帮忙跟自己老娘说一声今天回家晚点,就骑上自行车跟上了刘建国。
刘建国看他默不作声的跟着自己,知道他是想要帮忙,劝道:“你老娘和妹妹还在家等你呢,你回家晚了可不好。”
“没事儿师父,我托人带话了。”赵刚解释一句,又低下头不吭声了。
刘建国又劝了几句,可赵刚就是低头不说话,也不肯走。
无奈之下,也只能让他跟着了。
如今的四九城,还没有像后世那样,一环一环又一环,环环房价能上天。
师徒俩骑了20分钟,就见到了大片的农田。
这会儿已经收完玉米,种上小麦了,还没出苗。
因为天还没黑,所以地里还有人在忙活。
村口也有不少老头老太在做着摘菜、缝衣服什么的。
这会儿一个村里的,大多数都是一个姓,再要不就是同宗族,或者一起生活几十年的。
来个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所以刘建国爷俩刚来到村口,就被一个老爷子拦住,狐疑道:“你是干啥的?”
“老爷子,我是四九城车床厂食堂的,想来咱们这收点东西,要是质量和价钱合适,可以长期合作的那种。×齐?盛<-小&说^网?+ -e?已#发)._布??>最~/¥新?¤!章?!节÷]·”刘建国笑呵呵说道。
这人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他要说自己就是个摆摊的,这些村里人肯定不敢卖给他东西,怕被算计成投机倒把。
果然,听到刘建国是大厂食堂的,再加上刘建国确实穿着蓝色的工人服。
老爷子顿时热情起来,拉着刘建国的手就往村里走:“我家有鸡蛋,有好几个呢!”
这会儿虽然不像是前些年闹饥荒的时候了。
但分田到户的政策还没下来,所以农民依旧很穷。
顶多是不会饿到吃树根,四处去讨饭了。
谁家也不会有一大堆的鸡蛋。
那些国营饭店或者供销社的人下来收,也都是找生产大队,让各家各户跑大老远去送。
相比那些人的高傲,刘建国更愿意入户收。
因为这样能更便宜一些。
刘建国来之前就准备好了东西,两个柳条筐。
一个筐里铺着被褥,用来放鸡蛋。
另一个用来装绿豆、咸菜什么的。
而村里人听到有人来收东西,也都纷纷赶来。?完+本.e神^<2站= ¤?>无`错|内)?[容¨;t
家家户户拿着几个鸡蛋。
在城里,一个鸡蛋能卖到四分或者五分。
但刘建国来乡下收,还都是实打实的土鸡蛋,愣是能压到三分钱一个。
虽然生产队长说刘建国上门来收,价格还能再低一点,但刘建国没好意思那么黑心。
整个生产队,也就是这个自然村,一共收了130个鸡蛋。
这算下来,也才花了三块九。
但可以做一百多个煎饼了。
而村里人听说刘建国还收绿豆,也都送来了。
如今管的宽松了,家家户户谁不悄悄种点菜?
再加上都是一个村,一个宗族的,谁敢举报,那在村里就没法待了。
绿豆是两毛五一斤,一共收了30斤,花了七块五。
还有一些辣椒、咸菜什么的,一共花了两块。
这一趟出来,加起来也没超过十五块钱。
而这些材料,能赚回几十倍的钱!
刘建国乐呵呵的走,村民们也乐呵呵的送。
虽然卖给他的价格要低一些点。
但可省太多事儿了。
国营单位来收,是不定时的,还只会在生产大队等着。
每次人们都要和很多村子排队等候他们一个个验收。
动不动就一天时间过去了。
再就是人家来收东西了,你得管饭吧?
中午一顿,晚上一顿,还不敢太差了。
饭食太差了,人家下次就不来了。
甚至有些人还直接问有没有回扣。
导致国营单位每次来收货,村里赚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