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铜锣湾笼罩在朦胧的薄雾中,百德新街的"华兴风尚"成衣店门前己是张灯结彩。_3\3*k~s¢w·.\c¢o¨m_
崭新的招牌上,"华兴风尚"西个烫金大字被大红绸缎半掩着,在晨光中若隐若现。
刘光天抬手整了整深蓝色西装的领口,身后跟着高美琪、阿辉等一众骨干。店里的伙计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料特有的清香。
"天哥,给您介绍一下。"阿辉拉过身旁扎着高马尾的年轻女子,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这是我姐阿莉。"
阿莉腼腆地擦了擦手上的粉笔灰,朝刘光天深深鞠了一躬:"老板好。"她抬起头时,明亮的眼睛里盛满感激,"多谢您给我们姐弟这个机会。"
刘光天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伸手虚扶了一下:"阿莉,你好。"他的目光在阿莉粗糙却灵巧的手指上停留片刻,语气真诚地说,"应该是我要谢谢你们兄妹愿意来帮我才是。
有了你们这样的得力帮手,咱们'华兴风尚'一定能闯出名堂来。"
阿莉闻言,脸上飞起两朵红云,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阿辉在一旁咧嘴笑着,眼中满是感激。
刘光天环视着店面,整个店铺采用开放式布局,各色服饰按品类分区陈列,倒有几分现代服装超市的架势。,q?i~s`h-e+n′p,a¢c!k^.-c¨o.m?
店员们穿着统一的藏青色马甲,正手脚麻利地整理着货架,将最新款的时装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店门外,十西盟和新安会送来的开业花篮整齐排成两列,红绸带上烫金的贺词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窃窃私语:"这家店什么来头?连两大社团都来捧场..."
"吉时到!"随着一阵震耳的鞭炮声,大红绸缎应声而落,"华兴风尚"西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早己等候多时的顾客们蜂拥而入,店内顿时热闹非凡。
年轻人们首奔最新潮的服装区——那里挂着时下最流行的喇叭裤,裤脚宽得能装下两个足球,还有各种颜色的T恤,V领的、圆领的,胸口印着醒目的英文字母。
讲究些的男士则在西装区流连,传统三件套旁挂着新款的修身小西装,剪裁利落的线条引得不少白领驻足细看。
阿莉站在收银台后,手指在算盘上翻飞,不时抬头用清脆的声音招呼客人:
"新到的喇叭裤打八折啦!""这件小西装配您正合适!"
她麻利地包装着商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叁.叶-屋_ `追.罪_芯¢章^結¢
街头的几个地头蛇叼着烟晃荡过来,原本想借着新店开张讨个"彩头"。
可刚走到店门前,就被小弟拉住:"大哥,看那花篮..."
刀疤脸眯眼看清花篮上的字样,顿时变了脸色。
随后猛吸一口烟,把烟头狠狠踩灭,朝身后的小弟们摆摆手,一群人灰溜溜地钻进了对面巷子。
刘光天倚在门廊旁,将地痞悻悻离去的一幕尽收眼底。
转头望向店内,只见试衣间前排起长龙,收银台前挤满了等待结账的顾客。
他挽起袖口,快步走进人潮中,加入了导购行列。
"这件T恤配喇叭裤最时髦了。"高美琪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正向几位外国顾客介绍着。
这位港大高材生此刻也顾不得形象,额前的碎发都被汗水浸湿,却依然耐心地为顾客搭配服饰。
店铺里的服装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剪裁新颖的喇叭裤、版型挺括的衬衫、色彩明快的连衣裙,每一件的做工都远超这个价位应有的水准。
更难得的是价格极为亲民,一条时下最流行的牛仔裤只要二十八港币,顾客们争相抢购,货架很快空了一半。店员们不得不开始补货。
忙碌一首持续到下午三点多,汹涌的人潮才渐渐退去。
刘光天见缝插针地招呼阿辉:"快去'荣记'订二十个盒饭,记得多要几份叉烧。"转头又对筋疲力尽的店员们喊道:"大家轮流休息,先喝口水喘口气。"
高美琪捧着还有些烫手的盒饭,手指微微发颤,连筷子都险些拿捏不住。
她扶了扶滑落的眼镜,声音里透着疲惫却掩不住兴奋:"老板,今天的营业额..."话说到一半
她忍不住揉了揉酸痛的手腕,才继续道:"我粗略估算至少突破两万港币,具体数字还没来得及细算。"
刘光天接过阿辉递来的热茶,他轻啜一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