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的钟声敲响,奉天殿内压抑的空气才终于有了一丝流动的迹象。?l^u\o¨l.a\b+o*o+k′.¨c!o^m?
百官们如蒙大赦,躬着身子,小心翼翼的向后退出大殿。
连脚步声都放到了最轻,生怕惊扰了龙椅上那头余怒未消的雄狮。
朱元璋紧闭着双眼,靠在椅背上,胸口依旧在微微起伏。
刚才那通雷霆之怒,耗尽了他本就不多的精力。
此刻只剩下深深的疲惫。
“皇爷爷……”
朱允炆膝行上前,声音里带着一丝惶恐和关切。
朱元璋睁开眼,看着跪在脚下的皇太孙。
那张脸,一如既往的仁厚,甚至带着几分书卷气的柔弱。
他心头的火气不知怎的,又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伸出干枯的手,朱允炆连忙上前,小心地将他搀扶起来。
祖孙二人沉默地走下御阶,穿过长长的甬道。
朱元璋的脚步很慢,大半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允炆,你刚才,不该开口。”朱元璋的声音沙哑,听不出喜怒。
“孙儿……孙儿是怕皇爷爷气坏了身子。黄大人他……”
“他黄淮,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是你的臣子。”
“他忠心,朕知道。可他也是一把刀,今天这把刀被人递到了你手上,想让你去捅你的叔叔。”
朱元璋停下脚步:“你替他求情,殿上那些人精怎么看?他们会觉得,你这个太孙耳根子软,好拿捏。”
“以后,他们会拿着更多这样的刀,来让你做选择。”
“今天你要保黄淮,明天是不是就要听黄子澄的,后天是不是就要信齐泰的?到最后,这天下,是你朱允炆的,还是他们这些文官的?”
一番话,说得朱允炆脸色发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想过问题。
在他看来,为忠首敢言的大臣辩护,是君主应有的品德。+墈,书\屋_ ¢已.发\布_罪^辛?蟑-结?
“孙儿……知错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太累了,有些道理,说再多遍,听不进去还是听不进去。
他继续迈开步子,一边走,一边像是自言自语般说道:“汉宣帝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只靠孔孟那套仁义道德,是治不好天下的。”
“你得有菩萨心肠,也得有霹雳手段。”
“什么时候该安抚,什么时候该杀人,这分寸,得你自己拿捏。”
“对老十三这样的,你今天要是顺着黄淮的话,收了他的琼州府,断了他的根。”
“你信不信,他明天就敢在海外自立为王,永不回朝。”
“到时候,大明就不是多一个藩王,而是多一个死敌。”
朱允炆听着,心中却不以为然。
他扶着祖父,忍不住反驳道:“皇爷爷,大明久经战事,百姓思安。霸道太过残暴,孙儿以为,如今正该偃武修文,以德化人,方是长久之计。”
朱元璋的脚步停了下来。
他转过头,深深地看着自己的孙子,看了很久很久。
最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摇了摇头,将手从朱允炆的臂弯里抽了出来,独自向前走去。
那背影,在深宫的阴影里,显得无比萧索与孤独。
那一瞬间,一个念头从老皇帝的脑海中闪过。
北平的那个老西…朱棣。
那个儿子,像他,太像他了。
心够狠,手够硬,懂得用刀子说话。
若是把这江山交给他,或许更能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和野心勃勃的兄弟。
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他自己掐灭了。
不行。
他的身子,他自己清楚,撑不了多久了。
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r¢w/z+w¢w\.*n,e·t_
此刻废了允炆,立老西,必然朝野震动,诸王离心。
不等他闭眼,这天下就要先乱起来。
罢了,罢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他己经为这个孙子,铺平了所有的路,杀光了所有该杀的人。
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
金陵城里的朝堂风波,如同投入大海的一粒石子,传不到世界的另一端。
与日渐沉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