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大臣见黄淮都转变了态度,纷纷表示赞同。`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
户部尚书吕昶更是激动地说道:“代王殿下此策甚妙!若能推行,我大明的农业、手工业都将得到极大发展,国力必然大增!”
就在大家都准备附和的时候,工部尚书黄钟站了出来。
这是个做事极为谨慎的人,他担忧地说道:“诸位大人,此事虽然听起来不错,但老夫还有一个担忧。我大明虽有户籍制度,但边疆地区情况复杂,如何确保不会有人冒充夷狄奴役我大明子民呢?万一有奸商恶霸利用这个制度剥削百姓,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个问题确实很关键,大殿中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朱桂,等待他的回答。
朱桂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他胸有成竹地说道:“黄大人的担忧很有道理。儿臣己经想好了解决办法。”
他走到大殿中央,声音清晰地开口道:“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大明现有的户籍制度。凡是我大明子民,都有完整的户籍记录,包括祖籍、父母、兄弟姐妹等信息。任何人要想豢养奴隶,必须先向官府申报,说明奴隶的来源。”
“其次,建立专门的奴籍登记制度。所有奴隶都要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来源、身体特征、主人信息等。^零¨点_看_书- !已¨发?布/最`辛*章+节_官府要定期检查,确保没有我大明子民被误认为奴隶。”
“第三,设立举报奖励制度。任何人发现有大明子民被当作奴隶,立即举报,查实后重重有赏。同时,对于违法者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第西,在边疆地区设立专门的监察官员,不定期巡查,确保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朱桂说得清楚,每一条都有具体的操作方法。
黄钟听了之后,也不得不点头称是。
朱元璋听着朱桂的详细解释,心中越来越满意。
他看得出来,这个十三子不是在信口开河,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很多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每一个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好!”朱元璋终于开口了:“老十三,你这个想法很不错。不过这事关系重大,朕不能一人独断。这样吧,给诸位爱卿三日时间,仔细商讨此事的可行性。三日后再议。”
“遵旨!”群臣齐声应答。
朝会结束后,太子朱标私下找到了朱桂。兄弟俩在偏殿中单独谈话。
“十三弟。”朱标开口:“你今天的提议确实很有见地,但是你不觉得太过冒险了吗?万一父皇不同意,或者执行中出现问题,后果会很严重的。¨狐/恋!蚊¢穴¨ ·耕_歆`最~哙~”
朱桂看着这个一首关怀自己的大哥,缓缓开口:“大哥,我知道你是关心我。但是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我大明现在看似强盛,但实际上隐患很多。人口不足、边疆不稳、财政困难,这些问题不解决,迟早会成为大患。”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也有道理。只是这种改革涉及面太广,一旦出错就是千古罪人。”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更加谨慎。”朱桂斩钉截铁道:“大哥,我相信父皇会同意的。因为这不仅符合大明的利益,也符合他老人家的性格。”
三日后,奉天殿再次聚集了满朝文武。
这三天里,大臣们私下里进行了无数次的讨论和辩论。
支持的人认为这是富国强兵的好办法,反对的人担心会带来社会动乱。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底下的群臣:“诸位爱卿,关于老十三提议的奴隶制度,你们考虑得如何了?”
户部尚书吕昶率先站出来:“启奏皇上,臣等经过三日商讨,认为代王殿下的提议确实可行。不过需要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完善。”
礼部尚书陈敬也表示赞同:“皇上,此制若行,不仅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增加国家收入,实在是一举多得。”
兵部尚书茹瑛更是激动地说道:“皇上,有了这些奴隶,我们就能建设更多的工程,训练更多的军队,大明的国力必将大增!”
朱元璋听了群臣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看向朱桂:“老十三,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朱桂躬身答道:“父皇,儿臣想强调一点:这个制度的核心是保护我大明子民的利益,绝不是要剥削他们。所有华夏子民都享有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任何人不得将其变为奴隶。同时,我们要通过这个制度来教化那些夷狄番邦,让他们逐步接受我华夏文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