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无奈,递过族谱。
望着族谱,刘旭略显无奈,但并不慌乱。
刘备常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此事他早有所闻。
他博览群书,翻阅族谱迅速。
不久,便寻得答案。
望着族谱,刘旭嘴角微抿,极力克制笑意。
因族谱上,并无刘备之父刘信及刘备之名。
即便刘备所言属实,他确是汉景帝玄孙、刘雄之孙、刘信之子,那他便是汉景帝第十七代孙,而刘协与刘旭皆为第十三代孙。
这意味着,刘备比他们小了五代。
如此算来,刘备竟是他们的五世孙!如此推算,刘备应唤他高祖,而他则应称刘备为来孙!真乃惊人发现!一查之下,刘备出身之卑微,着实惊人,前提还是他确乃汉室后裔。
试想刘备首面高祖,场景定妙趣横生!此刻,他满心期待。
关羽、张飞与刘备情同手足,如此算来,刘旭竟多了数位玄孙,好不快意!刘旭心中畅快至极!见状,刘协好奇问道:“皇兄,可是有结果了?”
“正是!”
刘旭连忙回应,递上族谱:“多谢陛下!”
“无需客气。
”
刘协示意宗正收好族谱,并向王允使眼色。
王允秒懂:“陛下,此番除董、逐吕,刘景初功劳至伟!且刘侯身为汉室宗亲,陛下皇兄,依律当封王!”
刘旭闻言大喜,这才是他今日朝见的主旨。
刘协点头询问:“众卿以为如何?”
光禄大夫杨彪即刻出列:“陛下,封王之事欠妥!董卓在世时,刘旭多次受其命,显为董贼羽翼!应与吕布同逐出长安!”
侍中赵温亦附议:“臣附议!封王事大,请陛下详察!”
刘旭眉头轻皱,早有预料。
他淡笑:“陛下,臣欲展示一物,现由亲卫宫门候命,请陛下允亲卫入殿!”
刘协好奇,未知何物,遂允:“准皇兄亲卫进殿!”
不久,刘旭亲卫捧木匣入内。
杨彪与赵温对视,满心好奇却自信满满,毕竟死无对证,董卓己逝。
刘旭接过木匣,随手掷向杨彪前。
砰!木匣开,一双牛眼般大眼瞪视杨彪。
杨彪一惊,心颤腿软,几欲跪倒,旋即醒悟,此乃董卓首级,非活人!刘旭轻笑:“杨大夫指控本侯为董贼同伙,那本侯问你,我为何要诛董卓?”
杨彪心惊,连忙移位,深吸几口气,方觉舒坦。
赵温见势不对,连忙上前辩解:“刘侯,你诛杀董卓,不过是因内部利益纷争!”
此言令满座震惊。
刘旭猛地跨前,对赵温挥掌而去,重重击在其脸颊。
啪!赵温整个人侧翻而出,摔出一丈开外。
众人愕然,从未目睹朝堂上动手的场面。
杨彪怒斥:“狂徒!刘旭,你身为董卓党羽,董卓己毙,竟还敢如此猖狂!”
他向外高喊:“快来人,拿下这狂徒!”
册封秦王,剑履上殿哗啦声中,侍卫们手持长枪涌入殿门。
但见杨彪欲捉拿的是刘旭,众人皆呆立当场。
刘旭昔日率白马义从宫门首闯未央殿的英姿犹在眼前。
刘旭出手虽少,却次次震撼,实力远在他们之上。
更何况,他清除董卓余孽,为众人两年来的压抑出了恶气。
于是,他们望着刘旭,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侍卫们犹豫不决,杨彪怒火冲天,指着刘旭大骂:“狂徒,竟敢在朝堂动手,无视法纪……”
话未毕,刘旭己快步上前。
瞬间,他一巴掌甩在杨彪脸上。
啪!杨彪应声飞起,空中翻滚一丈多远,落在赵温身旁。
噗!他吐出一口鲜血,带着两颗牙齿。
随即,他因剧痛而昏厥。
朝堂内,众人皆惊愕。
杨彪的身份,岂是赵温可比。
他出自名门弘农杨氏,家族中多位先祖曾任太尉。
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齐名,为两大望族。
杨彪历任司空、司徒等要职,堪称朝中元老。
连天子刘协亦需礼待。
然而,此刻这位重臣竟在朝堂受辱。
此事令人难以置信。
众人目光聚焦于刘旭。
一场风暴即将掀起!弘农杨氏在朝中势力强大,不可小觑。
接下来,且看刘旭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