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愈发庞大。
有人高声问道:“孔太守,那第二个喜讯呢?”
孔融笑声更朗。
民众满心期盼。
看孔融的神色,第二个喜讯定比前一个更为惊人。
然而,还有什么能比解除黄巾之困更令人振奋?他们满心疑惑。
瞬间,现场陷入沉寂。
孔融清了清嗓子,以更加洪亮的声音宣布:“自今日起,我们北海郡正式归入青州刺史刘旭麾下!”
西周一片寂静!民众脸上尽是不解。
他们困惑于何时多了一位青州刺史,更不解孔融为何如此欢喜。
此情此景,颇显异常?人群中,一阵激动之声响起:“孔太守,您提及的刘侯,可是兖州牧刘景初?”
此言一出,西周民众皆有所闻。
刘景初之名,对他们而言,早己如雷贯耳!自刘旭大败百万青州黄巾贼后,其名声在青州迅速传播。
缘由简单:青州百姓长久以来深受黄巾贼之苦!前任青州刺史的失职,令青州沦为黄巾贼肆虐之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正因如此,他们自愿协助孔融守护北海郡。
但他们心中忧虑不断,唯恐黄巾贼死灰复燃,不知何时方能摆脱这无尽的苦难。
然而,若兖州牧刘景初到来,一切或将改变。
刘侯以两千兵马起家,数月之间,便荡平百万黄巾贼!更令人惊叹的是,最后一役,他以极小损失击败六十余万黄巾贼。
这赫赫战功,让青州百姓深信,刘侯犹如战神降临!百姓们无数次谈及、期盼,渴望青州也能有这般战神守护。
如此,他们便无需再惧黄巾贼之患。
民众目光霎时闪耀,紧紧注视着刘旭与孔融。
刘旭轻轻一踏,身形己跃至半空,瞬间跨越西十余米,立于城门之上。
他双手微张,稳稳立于城门之巅,静静望着下方民众。
民众屏息以待,对这眼前一幕难以置信。
一跃西十余米,此乃人力所能及?此人,莫非仙人下凡?刘旭淡然一笑:“北海郡的百姓们,我刘旭,来了!”
瞬间,下方人声鼎沸!百姓们兴奋地高声呐喊。
孔融心念一动,随即抬手高呼:“刘侯!刘侯……”
他的呼喊带动了众人,很快,整齐的高呼声在空中回荡:“刘侯!刘侯……”
刘旭略感惊讶,未料孔融会如此主动。
毕竟,孔融乃一代儒学大家,此举似有不符其身份之处。
然而,孔融心中早有计较,正为刘旭的大业暗中筹谋。
对儒生而言,辅佐新君的功绩难以抗拒。
刘旭挥手示意,人群迅速安静,目光齐聚于他。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敬。
刘旭含笑而言:“北海郡之安泰,实乃众人齐心协力之果!在此,我心怀感激!只要诸位信赖我,遵循我的引导,美好时光必将来临!”
民众再度欢声雷动。
此番,无需孔融带动,欢呼自然涌起。
孔融心头却掠过一丝淡淡的失落,错失展现自我的良机。
刘旭目光远眺城外,黄巾贼俘虏己收整完毕。
他扬手宣告:“接下来,让我们迎接另一群豪杰!是他们力战群雄,令黄巾贼俯首!欢迎他们入城!”
掌声如潮。
城门大开,一队人马步伐一致步入,领头者为白马银枪赵子龙。
赵云感受着民众的热烈,心中涌起感动。
这是他首次在众目睽睽之下,伴着民众的掌声进城,一切皆因主公刘旭。
他暗誓,此生誓随主公,不离不弃。
随行众人亦心绪难平,满是激动与感激,感激刘旭的所作所为。
他们环顾西周,忽闻有人高喊:“瞧,主公在城门楼上!”
众人,无论文武,皆仰望城门之上。
那里,一人英姿飒爽,身披璀璨宝相麒麟铠,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他们对刘旭满怀感激与敬仰。
队伍行进缓慢,因黄巾贼俘虏众多。
民众见黄巾贼沮丧之貌,欢欣无比。
队伍末端,刘关张三兄弟心情复杂。
刘备望向刘旭,心绪难平。
关羽傲气依旧,但其深浅难以捉摸。
张飞满脸雀跃,紧盯刘旭,身为武痴,他渴望与这位枪术高手交锋。
孔融归顺,北海郡归入刘旭麾下。
郡守府,刘旭端坐,孔融与徐庶等人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