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利民的实干大道!”
“什么狗屁诗词歌赋,能当饭吃?能理清赋税?能写明白田契?!林相公这是要……要革新学风!培养真正于国于民有用之才啊!”
孙师爷把头点得如同小鸡啄米,看向林闲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大人明鉴!林相公此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擂台’之说,更是神来之笔!这哪里是气话?这分明是胸有成竹,对我县学子‘实干’之能充满了信心!”
“小人……小人这就去寻李教谕!林相公珠玉在前,我等岂能懈怠?必当将相公这‘务实兴学’的精神,落到实处!”
两人如同打了鸡血,瞬间将州府流言抛到九霄云外,满脑子都是林闲那“擂台三比”勾勒出的宏伟蓝图。
吴庸甚至己经开始畅想,有朝一日临山县学学子以一手漂亮的实用文书和精妙算学横扫州府的美好画面。
林闲嚼着绿豆糕,看着眼前两个激动得红光满面的中老年男人,嘴角抽搐了一下。
得,又开始了。
他默默地把剩下半块绿豆糕塞进嘴里,决定闭嘴。爱咋脑补咋脑补吧,只要别耽误他搞钱跑路……
临山县学,明伦堂。
李复教谕捏着孙师爷送来的的纸条,上面记录了林闲原话,枯瘦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林生此言,深得‘学以致用’之精髓!首指当下学风空疏、脱离实际之弊病!”
他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值房里来回踱步,须发皆张。
“老夫钻研数理,编纂‘九九歌诀’,正是为此!然一人之力微薄,难撼积习!今有林生登高一呼,振臂而倡‘务实’!此乃天赐良机!”
他立刻召集县学里几位相对务实的夫子。
没有长篇大论,李复首接将林闲那纸条传阅下去,目光灼灼:
“诸位!林秀才有言:与其空谈误国,不如实干兴邦!此非气话,乃金玉良言!我临山县学,当率先响应!自今日起,蒙童班增开‘实用算学’与‘常用字识写’课!”
“经义班增开‘实用文书习作’课!以林秀才所创‘九九歌诀’为算学根基,以市井契约、官府告示、田亩册录为字课与文书范本!务求学子所学,能算清账目,能看懂文书,能写明白借据诉状!此乃真正利民济世之学!”
夫子们面面相觑,有人皱眉觉得有辱斯文,但看到李教谕的激动眼神,再想想林闲如今的名头和吴县令的鼎力支持,反对的话终究咽了回去。
于是,一场静悄悄的变革在临山县学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