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帮手就两个人!
一个刘昌祚,一个种师道,并五千精兵在侧。有三千人是从庆州带来的铁骑护卫,从清涧城出来的时候,种谔不大放心,又让种师道率领两千种家军助阵,和谈使的卫队也达到了五千人之多。
这些士兵的素质都很不错,可以说是雄赳赳气昂昂,气势不弱。别的不说,来到绥州,最直接的作用便是撑门面,向西夏人展示一下大宋军容与军威,也好给和谈壮声势。
此番绥州进行的和谈,既然是谈,那边是谈判,也是战争的一个环节。毕竟,到目前为止,宋夏尚未真正停战,只能说暂时休战。
不止如此,此番和谈虽然是西夏提出来的,但并非是西夏主动投降。因为静州的一场小胜利,使得西夏人坚称是互有胜负,只是不愿意生灵涂炭才愿意和谈的。为此,折克行遭到的弹劾也不在少数。
这种态度不端正的说法,按理说,宋庭该给予严厉打击和教训的。奈何朝中大佬们各怀心思,急于停战,又担心辽国在幽州的威胁,于是便轻而易举答应了。以至于而今在名分上的问题,显得十分尴尬。
和谈!
既然是谈,那地位便是平等的,宋夏之间是平等商谈!
西夏人咬定了这一点,在地位和声势上没有丝毫退让,即便是国相被俘,态度也相当强硬。可汴京的官员们,却认为西夏乃宋朝之臣,自然低人一等!可事实上呢?
迂腐误国啊!
以至于现在,在谈判桌上,宋朝方面应有的气势荡然无存!
这让林昭十分恼火,简直就是为难和谈使嘛!
还好,谈判桌上比的不只是气势,气场同样重要!
没错,和谈使的气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