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说着小话,昨天独孤人也是说了想亲自看看李宇,所以今天长乐也就带着一起过来了。
“吭,吭,你们几个声音小点、、、”
“是,阿娘。”长乐吐了吐舌头,觉得也是有些过了。女孩子就是再喜欢也不能这样表露的。
吃完饭,李世民也带着李宇和几位阁老去拜见李渊,长乐定亲的事情长孙皇后也给李渊说过了,李渊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李世民带李宇过去见见。
此时的李渊住在大安宫,大安宫是李世民以前的府邸弘义宫,这还是李渊当年为了表彰李世民的战功而修建的。
李世民即位后改名为大安宫,贞观三年以前李渊一首住在太极宫,后来在臣子的建议下觉得有违礼仪,这样太极宫岂不是有两个皇帝,所以贞观三年李世民以“礼制不合”将李渊迁出太极宫,安置在大安宫。
大安宫的规模肯定和太极宫没法比,李世民也一首想建一个新的宫殿安置李渊,但因为戴胄的建议,因此按下了修建的事宜,一首到贞观八年,李世民手有余钱才开始修建大明宫,奈何还没完工,李渊就在贞观九年病逝。
历史上,也有说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僵硬,也有记载说李渊晚年凄凉等等。
其实李渊和李世民的关系就是正常的古代父子关系,在李渊看来李世民就是不听话的儿子,而在李世民看来,李渊是个顽固的阿耶,没人说得清楚其中的道理。
在普通百姓家儿子不听话打就是了,阿耶不明事理不去理会就是了,但偏偏是在帝王家,儿子太能打,阿耶太顽固,谁也奈何不了谁,说白了都是犟种,都想要说服对方。
这样的性格也造成了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儿子也不会教育,才有了大唐后面皇帝的一个二个不成器。所以大唐后面的皇帝不成器也有李渊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
李世民也不像别的皇帝那样有很强势的立场,毕竟玄武门之变给了李世民很大的污点,让李世民自己也很诟病,害怕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因此在很多事情上李世民也不愿意去违背臣子的一些劝说,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自己的面子方面做的很到位,这才有了明君的称呼。
这在后世看来其实就是装,装作自己在臣子面前是个好君主,在李渊面前是个好儿子,在百姓面前是个好帝王,可是人一旦装多了就会变得虚假了,所以晚年追随李世民的那些大臣相继离世让李世民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去装了,变得昏庸,变得飘忽不定。
这也是李宇在行为心理学上对于李世民的解答,所以李宇在李世民面前从来都很随意,不弄虚作假,想试着去改变李世民的那种观念,让他能做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为了面子丢了里子,李宇在后世也是很讨厌这样的人。
这种人多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很喜欢去表现自己,其实就是想要得到关注,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大部分人出了社会在各种经历和年岁的增长下会慢慢变回来,也有少部分人装的多了就无法改正回来了,变得虚伪起来。这也是为何有社会人都是戴着各种面具生活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