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陛下知道郎君第一次上朝,特意让咱家来带郎君。郎君跟咱家来吧。请!”
“真是麻烦魏公公了,想不到陛下如此心细。”
“郎君客气,还是咱家提醒陛下的呢。”
“是嘛,这,哎呀,那可多谢魏公公了,魏公公居然想的如此周到,怪不得能在陛下身边伺候。”
“郎君过誉了,咱家也没别的事情,自然只能在这方面多去考虑,郎君可是陛下最看重的人,咱家自然记在心上。~餿.嗖_暁?税?惘? ·首+发·”一般太监这样做,这样说,肯定是有事相求。
“哎,小子现在吃住都是陛下的,也没什么东西能感谢魏公公,这可如何是好。这样等以后我产业开了,一定给魏公公准备好酒,请魏公公好好喝一杯。”大太监也是喝酒的,而且品鉴能力还不低。
“郎君好意咱家明白就行,咱家一般也不好出宫,郎君不必如此客气。”看来一顿饭是不行了,说明所求的事情有些大,至少所求事情和所做的恩情不匹配,担不起对方请客,自然要拒绝,找机会寻得大恩才能开口。
“那怎么行,不管如何魏公公的恩情还是要感谢的。这样魏公公如果有事情只管和小子说,小子能帮忙一定帮忙。”
“这,郎君客气了,咱家能有什么大情,只是一个小事想请郎君帮忙呢。”
“哦,魏公公说来听听。在宫里,魏公公对小子也是照顾有加,小子岂是不懂感恩之人。”
“郎君如此说,咱家实在不好开口。”魏公公觉得有些愧疚,毕竟自己做的不过是小事。
“没事,魏公公首言便是,魏公公难道觉得小子陌生了?”
“这倒没有,哎,郎君不要怪罪咱家,咱家也是左右为难呢!”
“自然,小子岂是那样的人,魏公公说吧。”
“是这样,有很多大臣听说陛下开了学院都想送子女进去,这事本来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奈何他们居然打探到咱家这里了,居然想找咱家帮忙。”
“郎君也知道的,咱家只是个伺候人的,可没有那个能力的,只是咱家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所以想请郎君帮忙提一嘴。”
“还有就是,咱家有几个干儿子,很多王爷,大臣找到他们请他们帮忙送子女进学院。各种威逼利诱,哎呦喂,你不知道咱家听到也是心疼啊。可是这种事情,咱家不敢和陛下说呢。”
这就是魏公公担心的事情,他作为李世民的贴身人,按说很多事情都可以和李世民说,但偏偏这种事情不敢说。
一来、他那些干儿子的确有人收了大礼,二来、那些王爷等贵族的身份摆在那里,除非他们不想活了。他自己倒还好没人敢随便动他,但那些干儿子可就惨了,那些人总有办法让他们悄无声息的死掉。
他本来就不知道这事的,有几个干儿子实在是害怕这才跟他说了。这种事情说了怕李世民多想,那些人觉得他们告了状,不说吧这又是欺瞒,可把他急的团团转。
而李宇先不说身份问题,单单是在李世民和诸公面前的表现的那种随意就不是任何人能比的,这也是他请李宇帮忙的原因。
这种事也是个刀子,一般人还真不敢接,所以魏公公才不敢吃李宇请的饭,在他觉得这种事情挺大的,自己做的这点恩情完全比不上。
学院的事情都是明摆着的,先不说入学的时候,李世民亲自带队,单单李世民就隔三差五的往学院跑,而李世民出行的阵仗又那么显眼,只要在长安的没有哪个当官的不知道学院。
而李世民的一举一动都是影响着千万人的,他喜欢书法,自然很多大臣都跟着练字,学习书法,送礼也是文人墨宝。他喜欢打猎,自然有人送各种强弓利箭。总之在古代,上仿下效是很正常的事情,历史上任何帝王都跳不开这里面的沼泽。
“嗨,这事啊,没事,小事,到时候我给陛下说就行,魏公公可真是细心,这种事情都能想到。放心吧,你就是说了,陛下也不会怪你的。”太监也有太监的难做的,在这种事情上太监不得需要花费点心思,所以一般能做贴身太监的都是有很好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主子的性情,脾气。
这种事情,历史上的李世民还真有可能,李宇也会没有把握。但现在的李世民李宇还是很有把握的,毕竟一个人的眼界一旦打开,就再也闭不上了。
在后世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在大城市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多孩子容易迷失在大城市里的原因之一。乱花渐入迷人眼啊。
“那就多谢郎君了,郎君可帮咱家解决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