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听诊器给孩子听了听说:“我建议住院,你家孩子很明显是心肌炎。现在这年龄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住院后再彻底检查,拿出一个最好的诊治方案”。
志波和妻子参加工作时间又不长,厂子的效益不太好,工资很低,双方父母都在农村,对他们没有什么帮助,加上有一孩子,经济上很拮据,生活水平一般。
由于没有住院准备,医院离家很远,志波和妻子商量,表弟中午就返回厂子,一个是向厂里请假陪孩子住院,一个是回家取些住院用的东西和钱,下午再返回医院。
从此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个二岁的孩子就开始每天重复着打针吃药,吃药打针的生活。志波说到这里眼泪流下来了,孩子在治疗时大声呼喊,小声哭泣,哀求爸爸妈妈不要再给他打针吃药了,那稚嫩的声音像针一样深深扎入他们夫妻的心上。一家三口人都在哭,眼睛在流泪,心中却在流血。
住院不是回姥姥家,那里的环境、吃、住是多么折磨人,一间病房四张床,一张床要挤一家三口人,晚间地上、走廊都睡着人。家又离的远,顿顿吃在医院食堂,志波和妻子都先后生了几次病,何况一个二岁的孩子,还要吃药打针。
孩子常常和爸爸妈妈商量:“咱们回家吧,我想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我听老师的话,再也不淘气了。+m_i!j+i~a_s~h,e`._c+o!m/”
年青的、来自农村的父母听这话能说什么,只有流泪、抱怨自己的命不好,给孩子带来伤害。
这一年石永华没有上一天班,志波上班的时候也很少,厂子又把他们的工资停发了,为照顾他们,只给他发生活费,一个月两个人还不到1000元,本来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已经开始向单位、向朋友借钱了。
很多的医生、护士,特别势利,看到他们夫妻吃用节俭,囊中羞涩,投向他们的鄙视目光,像剑一样扎在他们夫妻两个人身上。
郑新问:“这一年住在医院,病治的怎样?这个著名的刘主任是怎么说的?”
志波说:“这一年,也不见好,也不坏,孩子倒是又长高了一些。刘主任说,心肌炎基本好了,但必须吃药进一步治疗、巩固,否则就会反复,那就更难治疗了,她推荐吃中药,比西药效果更好。吃中药要三个疗程,每个疗程十天,然后再到她那里复查,再酌情用药。这才刚出院三天,这不是正为孩子喝中药生气吗?对我们三口人来说,这一年的天都是灰色的,何时才能晴呢。”
郑新站起来,生气并心痛地对表弟喊到:“你愚蠢,胡闹。”
过了一会儿又说:“天下就她一个名医吗?名医的话就可信吗?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医院或者到外地去看看呢?报纸、电视说什么都是真的?他们本身就是大骗子。”
石永华煮了一盆挂面条,三口人吃饭时已经是下午二点多了,郑新对表弟和弟媳说:“我建议孩子的中药先停了,我帮你们去省城找更著名的专家诊断一下,看看咱们孩子的病究竟是什么情况,然后再决定孩子吃药的事,你们看行吗?”
弟媳感激地说:“太好了,大哥,志波给你打了两次电话,一次没打通,还有一次没接。”
郑新说:“志波呀,你真是太老实了,没打通我可能在开会,关机了。打了没接,你再打啊,再说你用谁的电话打的?”
志波说:“我用永华的电话。”郑新说:“你笨蛋,永华电话我没有,陌生电话我有时就不接,我问你明天去省城行不行?”
弟弟慢慢的说:“行是行,但。”
郑新说:“但什么?不用你花一分钱,我开车带你们去。”
郑新拿出手机打电话,给省城最大的、全国著名医院的王副院长打电话:“院长大哥,我是郑新啊,现在忙吗?我想和你说一件事。”
“不忙,不忙。你说吧。”
郑新就把孩子的病从发现、治疗,到现在喝中药的情况,以及表弟夫妇的心情说了一遍。
王院长说:“根据你说的情况,我感觉不像是心肌炎。你的电话打的时机正好,国家科学院张院士来我院举行儿童疾病防治研讨会,后天他和省内的几名著名的儿科专家到我院儿童病房巡诊,明天一早你们带孩子到我们医院来,我安排一下,先做一次彻底的检查,拿出各项检查结果。后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