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这样下去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不行的话,找人给介绍一个有本市户口的对象吧,将来结婚之后就有机会把户口迁到东湖市了。兰兰闻穴 哽新罪哙”
郑新摇摇头说:“你可别胡说了,你一个没有户口的外地打工妹,当地有户口有工作的好男孩谁要你呀?找那些不是缺心眼、二虎吧唧、大脑缺软件的人,就是身体缺硬件的人,不是把咱们小华给坑了吗?坚决不行。再说了,她还小,一切都来得及,我一定想办法把她安排好了。”
王敏也觉得丈夫说的在理,没在说什么。王华起来说:“姐姐、姐夫,你们别再我操心了,你们已经为我付出很多了,人这一生就是命,走哪步算哪步吧。现在也挺好的。”
郑新说:“你一个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你这件事,姐夫一定想办法解决,你快吃饭就行了,一会儿凉了,还得热。”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那时的郑新要权力没权力,要金钱没金钱,只有等待。
有一天,郑新给王敏的办公室打电话,说晚上不回家吃饭了,请一个在公安局工作的高中同学喝酒。
他的这个同学叫李忠义,他们俩没有同班过,李忠义还比他高一届,但是他们在一个三十多人的宿舍同寝过,两个人铺挨铺,相处的非常好,他当年考上了省公安警察学校,毕业后分到东湖市,现在在公安分局户籍科工作,还是一个负责人。
郑新约来同学李忠义,两个人在一个小饭店的角落里坐下,要了一鱼、一肉、一素、一凉四个菜,一瓶白酒,一打啤酒。老同学见面也不客气,也不用寒暄,拿起筷子就吃,端起酒杯就喝。
李忠义说:“你在电话里和我说的你小姨子的事,我和办公室里的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哥探讨了一下,户口问题可以解决,但很麻烦。”
郑新说:“你是说说,我们再想办法。”
李忠义说:“有这么三个办法,一个是有权,大领导说话,什么条件都不用,什么事都不费,就地解决了;第二个是有钱,把钱送给有权的人,人家一句话,问题也解决了。有的领导方法也很简,单批准你把年迈的父母接到身边来,那么未满十八岁的兄弟姐妹都可以随父母把户口迁到我市,有的人把快三十岁已经成家的人都带到东湖来了,只要在当地公安局把户口改到未满十八周岁,就随父母一起迁到市内。呵呵,我真不知道这个人将来多大年龄能退休。如果没有权,又没有钱,你父母一百岁,也不会批准你的。”
郑新端起酒杯说:“来喝酒,吃菜,再慢慢说。”那个时候两个人都年青,大口喝酒吃菜都不是问题。
李忠义放下酒杯说:“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曲线救国’了。”
两个人都吃了一口菜,李忠义继续说:“只要父母有一个人和有东湖市城市户口的人结婚,就可以申请把未满十八岁的儿女随到再的婚父或母一起把户口迁到东湖市来,一般规定结婚满三年才允许迁户口,可是这一条规定的执行并不严。但是外地迁入的户口必须是城市户口,如果是农村户口难度就更大了,涉及到农转非的指标了。”
郑新半懂不懂地说:“我小姨子家住在县城,都是城市户口,我怎么没有听说这个规定呢?这都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你到哪里知道去,这是内部规定,但是也解决了很多人的问题,既简单又省钱。”
郑新笑着说:“你给我好好解释解释,就像我们英语老师讲课那样,用例句说明。”
说完两个人都笑了,李忠义说:“你老丈人和丈母娘都健在吧?”
“呵呵,估计再活几十年没有问题。”
“他们离婚了吗?”
“那能吗,那老两口子的感情比我和王敏还好呢,呵呵。”
“能让他们离婚吗?”
“多大岁数了,谁还去插足哇!”
“为了女儿的户口,就得离呀。不是让他们真离婚,他们办个假离婚,再找一个有东湖市户口的人假结婚,就可以申请往我市办理户口了。”
郑新明白了,“呵呵,我明白离婚结婚都是假的,离婚证结婚证都是真的。离婚的不离家,结婚的不入洞房,目的就是把儿女的户口随父或母的户口迁入东湖市。”
“这里有个问题,你小姨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