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来到8月8日。\x~x`s-c~m¢s/.?c·o¨m?
陈真海三人搬到了台县其中一套一楼带院的房子里。
这套小三居室,房本面积58平方,但是实际使用有79左右,加上前后都有院子,原房主大部分的家具都没有带走。
而且房子整体比较干净,一看就是原房主住的时候很爱护。
院子里还种了葡萄,己经结果了。
之所以选择搬过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住过来,才能第一时间知道拆迁的消息,而且也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
至于乡下养的家禽,就先拜托邻居小雨妈妈帮忙喂着。
孙大壮身体还没好利索,也没法出去打工,陈珊珊建议是给两百块帮忙喂一下。
他们三人也只是带两身换洗衣服和一部分生活用品过去的。
家禽确实不方便带过去。
孙大壮当然没收这钱,陈真海送过去的时候双方推却了几次,最后也没收。
反正等之后买点吃的喝的用的等等送过去,肯定不让人家吃亏的。
他们三人也是借口出去打工,偷偷搬出去,左右县城也没村里人在那,也不怕被认出来。
也就搬过来不到4天,好几次看到有人过来秘密考察。
旁人可能没在意,陈珊珊一家人基本是天天守在院里往外瞧。,w′b/s·z,.¢o*r/g_
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看来离通知很近了。
果然8月11日一早,社区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地通知、粘贴拆迁告示。
并且告知了优先签署拆迁协议的会有万元奖赏,少一天签就少一千元一天,十天内有效。
工作人员前脚走,社区住户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商量。
陈姗姗一家后脚带着准备好的房本、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等等到拆迁临时办事处签字。
“你们先仔细看看拆迁补偿的细则,是要现金还是房子补偿?另外你们户口不在这儿,所以额外的户主补贴是没有的。”
工作人员态度还算客气,通知刚发下去,就有住户来签字,也是给他们开展拆迁工作起了个好头,所以说话的语气很好,解释的也很仔细。
这个事,他们早就商量过了,全部要钱。
毕竟有钱才能生钱啊,虽然后世古镇附近的商铺租金都会涨,但是最快也要等五年以后,太久了。
陈姗姗有更好的投资地址,这半个月她脑子可没闲着,06年全国的房价都不多,就连海市那边也才5000左右一平方。
可她拆迁款加一起也就只够买一套北上的,可要是在临城市就不一样了。?/求!′?书?帮? (?_首×?-发+
临城市是三西线城市,房价也就500-2000左右,最主要的是她对这里最熟悉,哪个小区在后世涨的最多、哪里拆迁,虽然不能说百分百了解,但是能知道个大概。
尤其是她还记得临城市最成功的商业街——锦华街。
开盘价2500-3000元/平方的商铺,宣传的时候那叫一个高大上,不到半年所有铺子全都销售一空。
可05年8月开市,因各方面的原因,没客流,造成大批买主低价转让,还没人接盘。
06年的时候甚至有人半价转卖。
原开发商卖完商铺就跑了,商业街无人管理,也就是06年年底戏剧性的一件事发生了。
某位买了商业街中心位置的浙商大佬,找到商业街不火的问题是因为街中心是单向的。
街头连接解放路的这边客流量还可以,街尾是封闭的,拦路墙挡着的,就一点生意都没有。
这位浙商大佬找到相关人员协商沟通后,在10月打通了这条路,正好连接的地方是另一个综合百货市场。
就像堵死的血管突然通了,不仅锦华街火了,连带着综合百货市场生意也更火爆了。
锦华街走的是中高端路线,百货市场是中低端路线,互补互利,双赢。
自此之后锦华街的商铺价格蹭蹭地往上涨,08年全国房价下跌的时候,这里的价格依然是缓慢增长的。
陈姗姗就是要赶在这个时间差低价买。
“谢谢,我们全部要现款。”
“我个人建议可以留一套住宅,其他的要现款。”
工作人员也是好心建议。
“谢谢姐姐,我们想好了。”
被叫姐姐的工作人员,看起来30左右的样子,被十八岁的小姑娘叫姐姐,比干巴巴夸她好看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