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了所有人后,于淼淼仔细清点了一下:腊鸡十九只半,腊鸭十三只半,风干鸡二十二只半,风干鸭十五只半。!x\4~5!z?w...c′o¢m/
腊肉三十多块,鸡蛋两百多个,鸭蛋也有两百多个。
想起刚下乡时,王老师和妇联的张阿姨帮了她不少忙,正琢磨着该寄点东西回去。
这下可好了,她不用专门去换东西,就从这些东西里面选些出来。
下乡一个多月,寄这些东西回去,既合情理,又能表表心意。
她笑着拍了拍手里的鸡蛋,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蛋壳上镀了层温柔的金边。
那柔和的金色,就像热情的大队社员一样,照得她心里暖洋洋的。
于淼淼从堆成小山的物件里仔细挑拣,选出六只油光锃亮的腊鸡、六只熏得焦黄的腊鸭。
又捡了六只风干鸡、六只风干鸭。
再配上自己先前熏好的西条腊肉,还有各二十斤晒得干爽的干菌菇。
她用粗麻布将这些东西均匀分装成两个包裹,仔细捆扎好,转身便收进了空间里。
第二天一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于淼淼就起了床。
洗漱完毕,简单吃了点早餐,她把两个包裹牢牢捆在自行车后座,打算骑车去县城寄走。?§?看<书>/屋3 ?最-:新?#章`>节ta更^新?快???
刚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就见沈卫国坐在一辆牛车上,看那样子也是要往县城去。
于淼淼骑着自行车慢慢靠过去,按响了车铃,清脆的“叮铃”声立刻引起了沈卫国的注意。
原本背对着她的沈卫国闻声转过头,于淼淼笑着打招呼:“队长叔,您这是要去县城啊?”
沈卫国脸上堆起慈和的笑,点了点头:“嗯,去县城开个会。
公社一早来的通知,估摸着是说秋收的事——每年这时候都少不了这么一场会,闭着眼睛都能猜到。”
他目光落在于淼淼自行车后座的包裹上,又问:“你这是要去县城寄东西?”
“是啊,”于淼淼点头,“给老家两位帮过我的阿姨寄点咱们大队的特产,让她们也尝尝鲜。”
沈卫国应了声“哦”,这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丫头,心里对这个自己当初临时“捞”到上河大队的知青越发满意。
可转念间,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眉头拧成个疙瘩,脸色也严肃了几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
“于知青,你去县城可得多加小心。
到了县城办完事儿就赶紧回大队,别在外头逗留,尤其别往偏僻地方走。`l^u_o¢q`i\u.f_e?n¢g~.¢c^o¢m′”
于淼淼见大队长说得严肃,连忙追问:“队长叔,这是出什么事了吗?”
沈卫国磕了磕手里的烟斗,烟灰簌簌落在地上,他沉声道:
“最近这附近不太平。周边几个大队己经丢了好几个人,有知青也有社员,公安查了好些天,到现在也没个头绪。”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你一个女同志单独出门,还是得当心。
实在不行,就等下次大队放假,跟着旁人一起去。”
他原本想起于淼淼那不错的武力值,犹豫要不要说后面这话。
但转念一想,终究是个姑娘家,明面上的危险好防,暗地里的算计,武功再高也难防得住。
于淼淼听着,心里暖烘烘的——先是桂花婶像长辈般念叨,现在又是队长叔这般叮嘱。
想来这定是和桂花婶先前说的“拍花子”的事能对上了。
她赶紧点头:“嗯嗯,叔您放心,我就去寄个包裹,寄完就回来,绝不逗留。
东西都准备好了,就不等到下次了。”
沈卫国欣慰地点点头,这孩子确实懂事,说什么都听得进去。
可不知怎的,望着于淼淼远去的自行车背影,他心里总七上八下的,隐隐有些不踏实。
沈卫国坐在牛车上抽着旱烟,甩了甩头,心想许是自己多心了。
牛车由沈大山赶着,慢悠悠地往县城方向去。
沈大山看出沈卫国心绪不宁,便问:“大队长,您这是咋了?我瞅着您猛吸了好几口旱烟了。”
沈卫国想了想,说道:“我总觉得今天可能要出啥大事,心里头七上八下的。
你快帮我琢磨琢磨,我们大队能有啥大事?”
沈大山闻言也正了神色,拧着眉头冥思苦想。
旁人不知道,他可清楚得很,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