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的柏林,寒风裹挟着煤烟掠过勃兰登堡门,却吹不散空气中的振奋。\晓_税\C!M?S* `耕.辛.醉\筷?
莱比锡合成油工厂的投产仪式余温未散,街头巷尾仍在热议煤炭变石油的奇迹。
而在王宫的地图室里,威廉三世的手指正划过中东的沙漠,在标着迪拜的位置重重一点:“施罗德,是时候给阿拉伯的朋友们一个正式的承诺了。”
此时的波斯湾沿岸,施罗德的外交斡旋己进入关键阶段。
自与穆罕默德酋长达成合作后,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科威特、内志、阿曼的部落之间,用德国的精密仪器与真诚承诺,一点点瓦解英国殖民统治的根基。
在迪拜的一座珊瑚石堡垒里,他召集了七位最具影响力的阿拉伯酋长,有掌控波斯湾珍珠贸易的科威特萨巴赫家族,有内志高原的瓦哈比派领袖,还有阿曼的教长。
堡垒中央的地毯上,铺着一张巨大的阿拉伯半岛地图,施罗德站在地图旁,手中举着一张张照片,照片上英国士兵在巴格达街头驱散示威者的镜头与德国工厂里拖拉机轰鸣的画面形成刺眼对比。
“诸位酋长,”施罗德的声音透过翻译传遍堡垒,“英国人给你们的是步枪和枷锁,让你们在沙漠里自相残杀,他们好坐收石油之利;而德国给你们的是织布机、灌溉渠和医院。”
他指向地图上的油田标记:“你们的地下藏着足以让欧洲颤抖的石油,却要用它换英国人的过期罐头,这不是交易,是掠夺。”
穆罕默德酋长站起身,弯刀在腰间轻响:“施罗德先生说得对!去年英国税吏抢走了我们一半的石油收入,还打死了反抗的牧民。-墈?书^君/ !庚~新.最*快?但我们各部落一盘散沙,谁也无力单独对抗他们。”
“所以,我们需要团结。”施罗德展开一份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盟约草案,“成立阿拉伯联盟,各部落互助防御,共同抵制英国的掠夺。德国将为联盟提供1000挺MG08重机枪、5000支毛瑟步枪,以及足够装备三个师的弹药;同时,我们的工程师会帮你们修建从利雅得到巴士拉的公路,让骆驼商队变成卡车车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酋长们动容的脸:“而我们只有一个要求:联盟每月向德国供应50万吨原油,用你们的独立,换真正的未来。”
七日后,迪拜的棕榈滩上举行了阿拉伯联盟的成立仪式。
烈日下,七位酋长手按《古兰经》,用银匕首划破掌心,将血滴在盟约上。盟约第一条便写明:“联盟成员国将共同抵制一切殖民压迫,德国为联盟首要盟友,享有原油优先购买权;联盟成员国遇外敌入侵时,德国将提供军事与技术支持。”
威廉三世特意发来贺电,用镀金卷轴书写:“愿沙漠的雄鹰与钢铁的帝国并肩,击碎殖民的枷锁。”
施罗德作为德国代表,与酋长们共同埋下一块刻着阿拉伯-德意志友谊的石碑,石碑下埋着一把德国造工兵铲与一把阿拉伯弯刀——象征着技术与勇气的结合。
与此同时,伦敦下议院的辩论正陷入白热化。
首相劳合·乔治站在讲台上,手中挥舞着一份标注绝密的情报,那是英国驻迪拜领事偷拍的阿拉伯联盟成立仪式照片。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沙哑,唾沫星子溅在丝绒议长席上:“先生们,德国正在中东编织一张对抗大英帝国的网!他们用合成油技术突破封锁,又煽动阿拉伯人成立所谓联盟,妄图夺走我们的石油生命线!”
台下的自由党议员们立刻发出愤怒的咆哮,有人将《凡尔赛和约》副本摔在地上:“他们违反了和约!1919年规定德国不得在中东开展外交活动,现在却敢武装阿拉伯部落!”
劳合·乔治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政治算计的寒光,他的任期即将结束,支持率因经济低迷而下滑,唯有煽动对德强硬情绪,才能争取连任。~x!t¨x′x-s′.~c^o,m*
“诸位还记得1918年我们为何战胜德国吗?因为我们控制着全球75%的石油产量!”他指向墙上的世界地图,用红笔圈出波斯湾,“现在,德国的合成油工厂每天能产2000吨汽油,阿拉伯联盟每月给他们50万吨原油,用不了一年,他们就能重建海军,挑战我们的海上霸权!”
保守党议员张伯伦试图缓和气氛:“首相先生,或许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毕竟德国的合成油成本很高,未必能持久……”
“谈判?”劳合·乔治冷笑一声,从公文包中掏出一份德国合成油工厂的航拍图,“看看这个!莱比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