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领五万精兵,数名武将,离开徐州,踏上征途。
荆州长沙,城外兵马重重,城内守军心焦。
孙策挺立城头,黄盖、程普紧随其后。
碧空如洗,骄阳似火。
孙策怒目城下,斥道:“刘表老贼,实在可恶!”
怒意渐浓,心绪翻腾。
黄盖、程普亦束手无策。
“主公,形势堪忧。”
黄盖沉思片刻,上前禀报。
孙策双拳紧握,目光如炬。
“江陵之战,本欲挫刘表锐气,谁料公瑾遭伏中箭。”
江陵一役,周瑜不幸被刘表水军所袭,身负重伤,至今昏迷未醒。
黄盖与程普对视一眼,齐声道:“主公,长沙恐难久守。”此言令孙策愕然。
他转向二人,满脸不解:“何故?”
“主公,荆南西郡,长沙孤悬,刘表大军压境,意在必得。而我军兵微将寡,何以御敌?”黄盖解释道,“不如退守他处,以图后计。”
孙策面色阴沉:“长沙乃孙家根本,岂能轻言放弃?今日,必与刘表决一死战。”
黄盖与程普面露难色,忧虑难解。
此时,鲁肃匆匆而至,面露喜色:“主公,公瑾己醒。”
孙策闻言大惊:“公瑾醒了?”随即疾步而去,途中嘱咐:“你二人坚守城池。”
“遵命!”黄盖与程普齐声回应。
孙策步入屋内,周瑜卧床,面色苍白。孙策急呼:“公瑾。”
周瑜欲起,被孙策按住。孙策关切询问:“公瑾,感觉怎样?”
周瑜叹道:“伯符,刘表弩箭凶猛,若非有人搭救,我命休矣。”
环顾西周,未见救命恩人,周瑜低声问:“那位先生何在?”
孙策答:“先生有事离去。”
见孙策神色沉重,周瑜问:“伯符,可是有难?”
孙策忙道:“公瑾,刘表大军围困长沙,该如何是好?”
他起身,背手踱步,忧虑重重:“黄盖、程普建议撤离,我该何去何从?”
周瑜沉思片刻,缓缓而言:“伯符,大丈夫当审时度势,两位将军之言,或许有理。”
孙策闻言大惊,望向周瑜:“公瑾,你也如此认为?”
“伯符,刘表誓夺长沙,必再遣大军。数千守军,何以御敌?”周瑜反问。
孙策坚决回应:“挡不住亦要奋力一搏。”
“伯符,若挡不住,你我性命难保。依我看,应另寻他路。”周瑜挣扎着起身。
孙策一愣,问:“何处可去?”
“刘表大军压境,江夏必空虚,可趁夜突围,首取江夏,再顺江至寿春!”周瑜提议。
“寿春?那不是袁术之地?”孙策惊讶,疑周瑜欲使其投袁术。
周瑜笑答:“袁术己逝,我观赵枫将取寿春。”
“赵枫?”孙策疑惑望向周瑜。
“欲你归顺赵枫。”周瑜首言。
“昔日诸侯盟,先君与赵枫有旧,今投之,为上策。赵枫攻寿春在即,你助其取江南,他日必有所助。”周瑜分析。
“刘表岂是赵枫对手?伯符,三思。”周瑜劝道。
孙策面露犹豫,望向门外,叹道:“如此流离,父若在,必痛心。”
此时,鲁肃步入,见孙策,抱拳道:“伯符,我相信孙坚将军不怪你。”
孙策望向鲁肃,问:“子敬,亦劝我归赵枫?”
孙策心己动摇。
“归顺赵枫乃权宜之计,待你势强,必败刘表,一统荆襄。”周瑜再劝。
孙策长叹,道:“既如此,我听二位。”
他问:“如何突围?”
周瑜、鲁肃大喜,齐声道:“今晚突围。”
鲁肃急道:“我去请公覆、德谋二位将军。”
鲁肃离去,不久,程普与黄盖至。
孙策扫视众人,沉声道:“今晚突围,往江夏。”
“遵命!”众人齐答。
孙策关切问周瑜:“公瑾,伤势如何?”
“伯符,小伤无碍。”周瑜一笑,孙策闻言甚喜。
周瑜卧床与众人共商突围计。
城外,荆州兵马数万围长沙,战旗飞扬,一武将凝视城中。
“报!”
斥候驰至,“敌军距此五十里!”
武将眼神凌厉!
张允密谋夜袭长沙。
城外,兵马众多围困城池,张允领头,冷目望城。
斥候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