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需暂时搁置。
他凝视着赵睿和蒙山,沉稳下令:“两位将军,务必坚守长安,同时密切留意汉中张鲁与益州刘璋的动静。”
“遵命,主公无忧!”赵睿与蒙山恭敬领命。
赵枫回礼,目光掠过二人,心中祈愿能为世间平息这场蝗灾浩劫。蝗灾所过,百姓最受其苦。
随即,赵枫率领郭嘉、罗成、许褚、典韦等武将及万余精骑,自咸阳疾驰洛阳。蒙恬则领一万蒙家军,随赵睿、蒙山共守长安,震慑汉中。
行进间,赵枫眉头不展,转向郭嘉:“奉孝,你有何高见?”
“主公,当务之急,应令各州郡县开仓赈济,先解百姓燃眉之急。黄巾之乱,便是因饥饿而起,今当速行此策。”
“好,即刻遣锦衣卫前往。”
“其二,主公,需命各地进入战备状态,恩威并施,以防民心不稳。时下局势纷扰,难免有人图谋不轨,尤其是那些蠢蠢欲动的汉室宗亲。”
赵枫闻言,眼神凌厉,点头赞同,随即召唤锦衣卫:“锦衣卫何在?”
“末将在!”百余锦衣卫应声而至。
“尔等速赴并州、冀州、幽州、洛阳等地,传令各州郡县开仓放粮!”
“遵命!”锦衣卫领命,策马疾驰而去。
赵枫环视全军,坚定下令:“全速前进,驰援洛阳!”
“遵命!”铁骑与武将齐声响应,气势如虹。
赵枫目光如炬,誓在蝗灾酿成更大灾难前抵达洛阳。
抵达洛阳,一行人中,一位身形清癯、气质超然者引人注目。城门处的老者见状,拱手行礼:“水镜先生。”
老者神色忧虑,望向水镜先生。原来,这位老者乃颍川书院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康成先生!”老者回应,竟是知名大儒郑玄。
郑玄忧心忡忡:“汉末先遭战乱,又遇天灾,蝗虫横行,百姓何以为生?”
水镜先生闻言,沉重道:“若非蝗灾,二袁、刘繇、孙坚大军早己攻陷洛阳。”
“水镜先生,先入城详谈。”
“好!”
两人答应后,匆匆进城,荀彧、荀攸、徐庶等人紧跟其后。
在府邸深处,司马徽与郑玄对坐,满面愁容,局势之严峻前所未见。
“此次蝗灾之广,危害之大,前所未有,正值收获季节,实在可怕!”
“若无法平息,恐怕饿死之人不计其数,民生凋敝!”
郑玄望向司马徽,眼中满是忧虑。司马徽神色同样凝重,回应道:“首要之事,是开仓赈济,确保百姓不被饿死。百姓安定则不乱,再加上洛阳之兵,可防二袁再来侵扰!”
昔日豫州城外,蝗灾肆虐,如乌云压境,将二袁、刘繇、孙坚的军粮吞噬,迫使二袁撤军。此番若不能解救百姓,大汉恐将再次陷入战火!
司马徽心中的忧虑更甚。郑玄沉思片刻,提议:“可让百姓在洛阳城外捕杀蝗虫,能杀多少是多少,待大将军归来再做决定。”
司马徽点头沉思,又问:“此事是否需要禀报大将军?”
“己派人通报,大将军想必很快归来。”
“好!”
司马徽看向郑玄,决断道:“既然如此,迅速召集百姓,共同捕杀蝗虫。虽蝗虫众多,但只要齐心协力,终有战胜之时。”
郑玄随即命人传唤冉闵、章邯。二人很快赶到,行礼后,郑玄道:“我们打算开仓放粮,并召集百姓捕蝗。捕蝗者可得少量报酬,以激发积极性。”
冉闵、章邯相视而笑,齐声赞同:“此计甚妙!”
冉闵又说:“我与章邯将军商量过,开仓之粮分为军粮与民粮。军粮需稠,保证军士战力;民粮则可稀些。”
司马徽与郑玄闻言,问:“何为军粮,何为民粮?”
冉闵答:“军粮煮粥宜稠,军士需守城御敌,不可断粮。百姓之粮,稍稀即可。”
荀彧也提出建议:“百姓捕蝗所得之钱,可用于购买米粥,以增加动力。”
荀攸补充:“还需稳定洛阳及周边州郡的物价,防止世家大族哄抬。”
司马徽与郑玄微笑点头:“依计而行。另外,可设奖励,诱使囤粮世家献粮。”
“奖励?”
两人听后,抚须而笑:“甚妙。”
彼时,冉闵与章邯主管军粮,水镜先生则命荀彧、荀攸、徐庶料理民粮事务。水镜先生与康成先生坐镇洛阳,静候赵枫。
军粮民粮制度行后,洛阳商铺禁购稻谷。
稻谷皆由官府收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