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要打扫干净。
刚开始,战士们怨声载道,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和打仗无关。
但老马却严肃地说:“小事都做不好,还能打什么仗?内务体现的是纪律性,是军人的素养!”
队列训练场上,老马亲自示范,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d?u!y?u-e!d~u?.·c\o/m′
正步走时,他要求步伐整齐划一,踢腿高度一致;转向时,必须干净利落,不能有丝毫拖泥带水。
战士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汗水湿透了衣衫,在风中又结上了汗霜。
抓作风养成的同时,老马又开始狠抓五项单兵技术。
他将新兵和老兵分开,班排连干部分开训练。
对新兵,他从最基础的持枪姿势、瞄准射击教起;对老兵,则着重提高他们的实战技能和应变能力。
干部们的训练强度更大,老马要求他们不仅要自己掌握各项技能,还要学会指挥和战术运用。
训练过程中,老马的军事技能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无论是步兵的近身格斗、炮兵的精准射击,还是机枪、步枪、手枪的使用,他都堪称一绝。
在一次模拟实战的五种姿态的射击训练中,一名老兵自信满满地打出了 48 环的好成绩,正在得意。
没想到老马接过枪,一通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动作有如行云流水,只听“砰砰砰” 五枪过后,靶心出现了五个紧密相连的弹孔 ——50 环!
全场掌声雷动,老兵满脸羞愧。在一旁看着的陈静,看向老马的眼光,也多了一抹的异色。
在战术训练中,老马引入了现代军事理念。
他设置各种复杂的模拟战场环境,让战士们在实战化的训练中提高应变能力。他亲自讲解战术要点,手把手地教战士们如何利用地形、如何进行小组配合。
战士们起初对这些新鲜的训练方法不太适应,但随着训练的深入,他们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
从整训一开始,老马就坚持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
清晨,他第一个出现在训练场;夜晚,他最后一个离开。
他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战士。
渐渐地,部队里 “老子天下第一” 的骄纵之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严谨认真的训练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战士们开始爱惜枪支弹药,自动维护群众纪律。
他们不再觉得整理内务、队列训练是无用功,而是明白了这些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战士的基础。
整个部队的风气焕然一新,干部战士们的军事技能也有了显著提高。
“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
老马知道,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光练不比,也不知道谁是蛟龙,谁是猛虎。
老马决定,来一场小比武,检查一下部队这一段的训练成果。
结果这一比,还真比出了效果,100米步枪射击优秀率较训练前提升约 30%,每个连队都涌现出了一个 “百发百中” 的神枪手群体,三中队九连三排战士庞子龙等十一名战士,在 200 米距离上对不动目标射击,5 发 5 中。
手榴弹投掷平均距离从 30-40 米提升至 50 米以上,部分尖子兵可达 70 米。侦察连的王豆子更是在模拟实战的情况下,实现了五种投掷(立姿、跪姿、投掷、卧姿、动态)的冠军,他不止投得远 ,而且投得准。
在战术动作方面,独立大队的战士在越野、爆破、隐蔽等课目中的完成速度与规范性显著提高,例如三中队二连在 400 米跨越多种障碍跑中,平均用时从 2分 30 秒缩短至 1 分 50 秒,涌现了像何国梁、符振东、王奇漫等一批先进个人。
在小组协同战术方面,老马首接将后世解放军先进的练兵理念几乎原版照搬,融入了训练中,特别是轻步兵的巅峰 “三三制” 战术(3 人小组交替掩护进攻),在老马亲自蹲点的三中队,各小组接敌时间从 5 分钟缩短至 3 分钟,伤亡模拟率降低 60%。
另外,老马还特别强调在复杂环境适应性训练,在青纱帐、夜间等复杂条件下的训练占比从大比武前的 20% 提升至 40%,士兵在陌生地形中的定向越野准确率从 60% 提升至 85%。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老马对于基层军官(班排连)干部的训练,抓得更狠,训得也更凶,参训成绩不合格者,首接就地调整岗位。
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