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甸子乡政府的会议室里,聚满了来自各村的绒山羊养殖专业户,会场上扯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毛甸子乡绒山羊养殖技术培训班。~比′奇`中^文?网. /免_费~阅!读^
李乡长站在台上说:“这次县精准扶贫办送科技下乡活动,给我们乡送来了科学技术的春风,对我们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有请县绒山羊育种站站长陆佳林同志,给我们上绒山羊养殖技术课,大家欢迎。”
陆佳林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来:“大家好,我叫陆佳林,我今天给大家讲课的题目是:绒山羊的养殖技术。绒山羊的养殖,品种是最重要的,它首接决定了羊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出栏数,出绒量,是养羊的关键。一个好品种的选择,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百分之十到十二,因此,大家一定要把绒山羊的品种选择好。”
肖杏梅坐在下面,聚精会神地听课,认真地做着笔记。
陆佳林的课讲完了,学员们陆续起身走出教室,只有肖杏梅一个人还在教室里看书,在本子上写着什么。
陆佳林走到肖杏梅身边,认真地看她写笔记。
肖杏梅站起来:“陆站长,你好。”
“不用站起来,继续写,继续写。”
肖杏梅又埋头写笔记,陆佳林在一边看着她,若有所思。
肖杏梅抬起头:“陆站长的课讲得太好了,我们听得十分解渴。”
“这批学员中,你是学习最积极最认真的一个,你的学习精神非常让人敬佩。”
“不学习怎么行啊,干任何一项事业,都得有科学的态度,都得有真本事啊。”
“对,你说得很对。”
“陆站长,听你讲课,养羊的饲料费用约占养羊成本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这个比重太大了,它首接影响了绒山羊养殖户的收入。我想,在我们山区,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为地解决这个问题。”
陆佳林眼前一亮:“怎么解决?”
“春夏秋三季,我们大山里有的是蒿草,羊吃不完的吃。冬季家家户户都有玉米秸子、豆秸子,多得没有地方放,都点火烧了。如果把这部分资源利用起来,粉碎成饲料,将大大节约养羊成本。这样一年西季,都可以利用天然的植物做饲料,饲料的成本将大幅度降低。这样,养羊户将会有一笔很大的收入。”
陆佳林很兴奋:“这个想法太好了,肖杏梅,你可真是个有心人,你的这个想法,是多少教课书里都没有的。”
“实践出真知嘛,我没事总爱去山里转,瞎琢磨呗。”
“肖杏梅,你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越走近你,越感觉你的魅力。”
“陆站长可别夸我,我都不好意思了,在陆站长面前,我永远是小学生。”
陆佳林一下子变得非常拘谨:“哪里,哪里,当你的老师我可不敢。过几天,我还准备到你家去,看看你家的绒山羊。”
“那可真求之不得,欢迎陆站长去我家。”
陆佳林很快便来到肖家,他跟肖杏梅一起探讨养羊的技术问题,配合得很默契。
这段时间,陆佳林经常跟肖杏梅接触,他发现肖杏梅这个女人很奇怪,她不苟言笑,不善言谈,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她身上有一种普通的山里女人根本不具备的素质,比如,她渴求知识,喜欢读书,对新生事物特别感兴趣,又很富于行动,敢想敢干,雷厉风行。这些素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陆佳林。
时间久了,陆佳林还发现肖杏梅养羊的一个秘密,那就是,肖杏梅家的羊圈都盖在背阴的地方,羊进到圈里,根本见不到阳光。
这让陆佳林十分好奇,陆佳林是搞技术的,全县的绒山羊专业户,他几乎跑遍了,没有把羊圈盖在背阴地里的,谁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基本的常识。把羊圈盖在背阴处,不让羊见到阳光,这是什么道理?
陆佳林百思不得其解,终于忍不住,来问肖杏梅:“你家的羊圈为什么盖在背阴的地方?”
肖杏梅莞尔一笑:“不想让羊见阳光呀。”
“这是为什么?”
“让羊多长绒啊。”
陆佳林皱了一下眉头:“不见阳光就长绒呀?”
肖杏梅很自信的样子:“那当然了。”
“那羊的光照够吗?”
“够,据我观察,羊不需要太多的阳光。”
“真新鲜,我头一次听说。”陆佳林的目光里充满了好奇,“你能给我详细讲讲吗?”
肖杏梅略一思索,然后大大方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