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的大学,但我还是在父母殷切的眼光中投降。
我只要一点缝隙,让我能够触摸到青春。小四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可是,我没有明媚,亦没有忧伤,有的只是痛楚——那被安排了十九年的痛。
爸爸妈妈,虽然你们听不到,但我还是要说。请留一点空白给我吧,让我选择我要走的路。我知道你们爱我,但是爱从来不是用来束缚。
请给我一条缝隙,请给我一点空白。我不是要像神灯的精灵那般逃逸,只是要做我自己!
抓住根本看轻其余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这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特别是将三国中几位重要人物刻画得逼真传神,主角诸葛亮的智慧与肚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还有周瑜的嫉贤妒能,鲁肃的老实巴交,曹的疑神疑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目光。
不过这样经久不蓑(衰)的典故往往引来更多的关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万支的话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故事中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十万支箭三天交清,否则治罪,但如果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比如大雾飘散,曹军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白忙一场,最后让周瑜抓住把柄。
其实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没们常批评“检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于借箭够不够十万支,也有分不清主流与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体现的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点。仅凭这一项就足以让众人心服口服,假设诸葛亮只借箭八万支,或者五万支,想必众人也会为他的机敏大胆所征服,还有人会给他治罪吗?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风,自叹不如,毕竟想不出如此计策的周瑜是没有脸面为箭的数量说三道四的。
因此,作为比周瑜还不如的我们。是不应该为足不足十万支争得面红耳赤,我们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万支。
哲学的辩证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说,我们应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已经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古人和今人一样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质,唐朝时有一位白袍将军薛仁贵,用兵如神,为唐王朝攻取辽东,大唐天子笑逐颜开:“我不喜欢得辽东,喜欢得将军,”拥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将才,何愁天下不定。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问题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数学题,什么x啦,y啦,都只是一只逃窜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猎。”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狐狸,要做一名合理的猎人就不应该被路边的风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拦路的荆棘吓住,更不能因为一些小利益而放弃了大原则。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不远了。到那时,十万支箭,八万支箭,有什么区别呢?因为我们懂得了草船借箭韵智慧。
拣尽空白终见风景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旖旎。
一波微澜,波涛汹涌之后不忘了留一点空白,使人神游“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壮阔、心潮澎湃的风景奇丽。
一片诗词,缠绵绯测之间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之后的—声长啸:“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一片诗情到碧霄。
一方净土,沉默不言中不忘了留一点空白,让人渲染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蓝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波澜;历史,因你留下了空白,才会有了青冢空留,遐思不断。
而今,当我们轻轻地撩起“空白”这神奇的面纱时,终见了你明丽如初的身影屹立在晚风中,犹如一道绚丽的风景。
庭院深深,月光如水一般地倾泻而下,让皎洁覆盖在广大的土地上。粉蝶孤寂,烛光沉默在你忧愁密布的脸上,凝滞不开,犹如《肉巷》中撑着雨伞,结着像丁香一样忧伤的愁结的女孩。
和亲的队伍终于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载着你的思念、你的眷顾,驶向了远方。
留下了空白,没人知晓你的选择,也没有人知道你的付出,你给后人留下了只是无尽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