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大家看,这只是我们国家众多农村中的一个缩影,国家的扶持下,有太多太多曾经贫瘠、闭塞、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地方,正一点点地发生着改变,焕发新生”
——[真好]
——[我们的子孙后代竟然能生活在如此好的时代]
——[原来朝廷之力,真能如春风化雨,泽被苍生至此]
这条弹幕无异于啪啪啪打了各个朝代皇帝的脸。¥!零?.?点:看÷$×书( a更^新?<最t/?全ˉ¢
秦朝
在天幕出现之前,秦始皇刚下令要修建驰道,联通各地。
按照原计划,这驰道只供皇帝巡行、军队调动和传递紧急公文的驿传使用。
普通黔首,只能行走于驰道两侧的旁道,胆敢踏上驰道一步者,轻则黥面罚作,重则当场格杀!
这严苛的规定,是为了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现在秦始皇看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也知道秦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百姓受不了。
他自负,他暴戾,但他绝不愚蠢,更无法容忍自己亲手缔造的帝国如此短命而亡!
“泽被苍生…” 嬴政低声重复着这西个字。
原本这个帝国高高在上的主人是不会将这些黔首庶民放在眼里的。
可秦国的结局己经向他证明,他不将庶民放在眼里,庶民一旦有机会,就会将他的帝国抛弃。
他们后世都称自己是汉人。
他只觉得有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愤怒。
他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但要低下他那高贵的头颅,也会觉得难堪。
但他这一次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他目扫群臣。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多了一丝前所未有的,生硬的调整意味。
群臣心中一凛,刚才秦始皇那脸色,就算再不会看脸色的人也能分辨出,皇帝心情不佳。
连忙肃容躬身听令。
“驰道之工,关乎国本,仍按原议,即刻征发民夫,加紧修筑!规格、质量,不得有丝毫懈怠!” 嬴政首先强调了他不容动摇的权威和工程的必要性。
然后话锋一转。
“然!为体察民情,彰显…皇恩浩荡” ,语气有些生涩“即日起,驰道之制,改!”
“其一,驰道中央三丈,仍为御道及军情驿传专用,擅入者,严惩不贷!”
“其二,驰道两侧各拓宽一丈五尺,设为民道!凡持有官府核验之传(通行凭证)黔首平时可在骑上行走,商贾运货需缴纳少量通行之费后,方可于民道、驾车、运输货物!沿途郡县需设关卡查验,不得刁难勒索!”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李斯张了张嘴,想劝谏此例一开,恐有损天子威仪。
但看了眼高台上的陛下,他最终将话咽了回去。
嬴政没有理会臣下的震惊,继续冷声道:
“其三!严令各郡县!征发民夫修路,务必依律而行,不得逾时!口粮、冬衣,需按数足额发放!督工官吏,若有借机盘剥、虐待役夫致死致残者,一经查实,车裂!夷三族!
“朕要这驰道,” 嬴政的目光再次投向天幕,仿佛在与那后世看不见的治国理念较劲,一字一句道:“既要通衢万里,扬我大秦之威!亦要稍解民困,活络商贾!此乃…固我大秦根基之策!尔等,务必领会朕意,不得有误!”
……
汉朝。+求~书?帮\ !追`最¢新\章-节+
刘彻对于史书上他干的功绩,那是相当骄傲的,至于那上面说他不好的他是一句都不提。
“朕开丝路,互通有无,亦是为天下苍生谋长远!”
他想起桑弘羊推行盐铁官营、算缗告缗时民间怨声载道,想起连年征战下,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奏报,再看后世那等细密到村落的扶持,心头涌起一股强烈的对比与不甘。
“后世之富庶,竟至于斯?千亿钱粮…朕若得此巨资,何愁匈奴不灭?何愁西域不靖?”
他猛地拍案,眼中燃烧着征服欲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传旨!加紧催缴算缗钱!明年开春,朕要再发大军!”
只有打服了匈奴人,才能安心发展国内民生。
……
唐朝。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每一个百姓,有尊严地活,有希望地走”
李世民低声重复着夏蝉的话,目光扫过殿中诸臣,“玄龄、克明,后世之法,虽远胜我朝,然其心其理,与朕所思‘存百姓’、‘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