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补乃天理人情!]
谁料夏蝉话锋陡然一沉。
“可他的子孙呢?”
“若三代未立寸功,却仍凭祖荫稳居高位,若五世不识农桑,却执掌州县生杀大权,若十代未尝寒窗苦,却垄断朝堂要职...”
此刻天幕死寂,只余她清冷诘问如冰锥坠地:
“这是酬功?还是养蛊?”
……
你以为那群人被夏蝉这么诘问就会哑火了,就羞愧了,就会反思了,不,这只会引起他们更激烈的辩驳。
——[科举选官?可笑!桓灵时“举秀才不知书”犹在眼前!]
——[ 夏姑娘岂不闻《周礼》有云:“宗子维城”!嫡长子承爵乃是礼制!]
——[孝道何在?若寒士为官,谁奉养高堂?岂非逼天下人弃孝求禄!]
在举孝廉的时代,这个指责,简首绝杀。
—— [寒门掌印?可笑!五姓七家百年通婚,血脉早蕴治国之智]
“血统净化论”这种在现代人看起来很可笑的东西,在他们那时候却有很多人信以为真的。
——[吾自小便习竹简、兵书,名满天下的大儒为吾师,节度使舅父时常教导我兵家之道 ,管乐、编钟,骑射,亦是精通,尔等寒窗苦读十年,比得过我三岁摸鼎、五岁诵经、十岁观政]
……
而寒门学子也有话反驳。(这里不包括只有前面没有科举制的朝代,主要是因为看见那些世家子弟的言论,太生气了,后面的朝代人的学子纷纷助阵)
——[诸君可闻孔圣人言“有教无类”?颜回居陋巷而称贤,尔等金玉堆里养出几个真大儒?]
—— [诸君祖上初建功业时,可是靠的“百年血脉”?]
——[卫青牧羊奴,霍去病私生子——未央宫前可悬过卫霍族谱?!]
—— [节度使舅父教兵道?安禄山正是节度使!]
——[三岁摸鼎五岁诵经——永嘉之乱时,琅琊王导携哪卷经书渡的江?是《南迁路线图》!]
在看到这条弹幕的瞬间,琅琊王氏众人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年轻一辈的子弟们则气的满脸涨红,口中低声咒骂着:“荒谬!简首是对我琅琊王氏的污蔑!”
一向沉稳的族长此刻也面色铁青,眼神中透露出凌厉的寒意,冷冷地说道:“此等胡言乱语,竟敢公然侮辱我族!我琅琊王氏世代簪缨,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岂容这般诋毁!”
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也难掩内心的愤怒。
—— [诸君笑“举秀才不知书”,却不知桓灵时……“察孝廉,父别居”的民谣,骂的可是陈留袁氏!]
——[学而优则仕,非血而优则仕!]
——[陈胜吴广亦曰“王侯宁有种乎”?今诸君头颅比咸阳宫阙硬否?]
骂到最后,两帮人都骂出了真火气,威胁之语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