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昭的大力推动之下,八路军陆陆续续建立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军工厂,就算是只能完成一些基础业务,也让战士们激动不己。~k?a¢n?s!h.u·h?o^u-.~c`o,m′
总部也很关注这个工作,牵头成立了总部首属兵工厂,这对小鬼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有心之人知道八路军的一系列动作以后,立马意识到这是投效鬼子的好机会。
在见识到小鬼子攻城拔寨的速度以后,世居松烟镇的陈守节的膝盖己经软了。
为了让自己继续活的滋润,陈守节就起了投靠小鬼子的念头,只不过,他本人实在是没什么本事。
除了饱读诗书以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为了让自己增加在小鬼子那里的分量,陈守节就打起了八路军的主意。
了解到小鬼子在昔阳县的两次失败都是因为不熟悉地形,陈守节就有了想法。
陈守节骑着一头毛驴,带着家里的长工就进了山,准备把八路军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
“老爷,我们这么做会不会多行不义必自毙?”长工老孔牵着毛驴,一脸的紧张之色。
“你给我住嘴!”陈守节用手里的烟杆敲了一下老孔的头,“大义凛然”的说道:“满嘴顺口溜,你想考举人啊?”
“皇军势不可挡,拿下华夏全境不过是时间问题,早投降早享受,那些土八路顽抗到底,最后的下场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
陈守节丝毫没有即将卖国的羞耻,反倒是憧憬起马上就要到来的“好日子”。-零·点\墈?书* `追^蕞*歆?璋+结/
皇军要是因为自己的表率作用,给自己封了大官,那自己也能跨越阶级了。
祖辈们没有完成的壮举,马上就要在自己手里完成了,一想到这里,陈守节就乐不可支。
陈守节和老孔本就是土生土长的晋省人,崎岖难行的山路,在他们这里根本算不了什么。
二人一路走一路观察情况,由于二人一口纯正的方言和老孔经常进山的原因,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进入河湟团的根据地以后,陈守节把自己的人设变成了胸怀大志的爱国志士。
自己居住的松烟镇最近不太平,为了抵御小鬼子,陈守节想要从河湟团这里学习一下他们打鬼子的经验。
就算是不能击败鬼子,也可以保境安民,老百姓单纯的很,还真的相信了陈守节的话。
河湟团主力部队驻扎在几处关键的地方,其他地方只有地道和民兵。
陈守节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他心里清楚正规部队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是最好忽悠的。,2?0¢2!3!t*x·t,.+c/o?m¢
在初步取得老百姓信任以后,陈守节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陈守节身穿长衫,拄着拐杖,一脸“忧国忧民”地走在村道上。
见到几个晒太阳的老农,他立刻换上悲天悯人的表情:“老哥几个,听说八路军的地道能挡鬼子?我这心里啊,总惦记着咱松烟镇的乡亲...”
“陈先生有心了!”老农们不疑有诈,热情地比划起来,“地道口就在磨盘下头,里头弯弯绕绕...”
陈守节假意认真倾听,实则暗暗记下每个细节。
他故作担忧地叹气:“唉,就怕鬼子用毒烟...”
“不怕!”一个缺牙老汉拍腿道,“八路教咱们用湿棉被堵门,还挖了通风井哩!”
陈守节又“忧心忡忡”地找到村里村长:“听闻河湟团主力英勇,不知能否请他们去松烟镇传授经验?”
村长抽着旱烟摇头:“主力都在东边赵家沟呢,咱这儿就民兵队。”
“那...八路的兵工厂总该有能人吧?”陈守节眼睛发亮。
“兵工厂?”村长警觉起来,“你问这干啥?”
陈守节连忙掏出一包烟:“我侄子想当兵,他之前在北平学习过机械制造,我想让他去八路军的兵工厂干活。”
一听是专业造武器的,村长立马激动了起来,他老早就听人说起过,小鬼子的武器比八路军的先进不少。
没想到面前的这位“先生”的家里人是专门搞这种的,这要是吸纳进八路军的队伍,那是大大的好事啊!
陈守节在当地也有一些名声,村长不疑有他,就把兵工厂的大致方向告诉了陈守节。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陈守节也没有了继续待下去的理由,就带着老孔准备回家。
离开根据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