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最朴素的正义感被点燃了。
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商业竞争,但他们懂,仗势欺人是不对的,毁人名节是可耻的!
无数双眼睛,都盯住了开封府,也盯住了那高高在上的赵侍郎府。
……
与此同时,一座幽深肃穆的府邸之内。
一位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手持一卷书,静静地听着下人的回报。
他便是旧党领袖,当朝宰相,韩忠彦。
“韩相,事情就是这样。如今外面己经闹翻了天,都等着开封府给个说法。”
韩忠彦缓缓放下书卷,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赵挺之……
自章惇被罢相之后,新党势力大减,朝堂之上,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段调和新旧党争的平静时期。
可这平静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他韩忠彦,可从来没忘记过,新党那些激进之辈,是如何将大宋朝堂搅得天翻地覆的。
如今,官家主张调和,他不好主动发难。
可现在,是对方自己送上门来的把柄。
礼部侍郎之子,在京城之内,扰乱商序,败坏名节,引得民怨沸腾。
这可不是小事。
往小了说,是教子无方。
往大了说,这便是新党官员德行有亏,治家不严,何以治国?
“知道了。”韩忠彦淡淡地开口,声音古井无波,“备轿,明日的朝会,老夫要早些去。”
下人心中一凛,躬身退下。
韩忠彦独自坐在堂中,窗外的寒梅,开得正艳。
……
次日,大庆殿。
新年伊始的第一次大朝会,气氛庄重而肃穆。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手持笏板,神情肃然。
龙椅之上,端坐着年轻的官家,赵佶。
他刚接受完群臣的新年朝贺,脸上还带着几分节日的和煦。
百官之间,也互相恭维了一番,殿内的气氛尚算融洽。
礼部侍郎赵挺之,此刻正站在新党官员的队列之中,神情一如既往的沉稳。
关于儿子的事情,他也是昨夜才听闻。
起初他并未放在心上,不过是小辈之间争风吃醋,下面奴才搞出来的腌臜事,他自认凭自己的身份,压下去不过是举手之劳。
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闹得这么大。
十几家正店联名状告?还捅到了开封府?
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依旧强作镇定。
就在此时,一个沉肃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旧党领袖韩忠彦,手持笏板,黑着脸从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
“官家,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