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但她马上就闭上了嘴,表情有点古怪。她本来顺口就想说,商燕山他一个只知道提刀砍人的粗莽军汉,你让他来指点观天仪怎么做,这是不是有点问道于盲了?但玻璃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这家伙真能做出观天仪也说不定。于是她改口说道,“我刚才在兵部听说,工部要新设个专利司?”
“我也是上午才听文实公说的。”
“你会在这个专利司里做事吧?”
“是的。文实公说,杨衡杨大人是判司,我大概是做个司曹。”
陈璞笑了,说:“什么判司司曹啊。都是说给别人听的!六部二十四司,哪里有判司和司曹这样的官衔?除非吏部不许你们设专利司,改设专利曹。你放心,大约过段时间,你就要做到六品员外郎了。”她放低了声音,小声地说,“我听兵部的人说,你们这专利司是有来历的。翟错原本是想设个专利曹,结果吏部那边不同意,只答应工部在工部司下面增设一个专利科。翟错又不答应。于是官司就打到了宰相公廨。有人给翟错出主意,让工部干脆把白酒焦炭玻璃什么的,包括其他向朝廷申领专利的一应事项都包攘进去,直接请求设立专利寺一一是‘寺院’的寺,可不是‘司曹’的司一一直接设立专利寺,结果吏部那边又顶回去。反正一来二去的,现在就变成了专利司,归在工部衙门里。听说吏部那边已经同意了,行文就在这几天。”
“专利寺?!”田岫乍听到这个名字,吓得一下就把眼睛瞪圆了。朝廷的各个衙门称呼都是有定例的,能称上“寺”的,领衔的官员必然不会低于正四品。大赵开国时有六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以及太史寺。后来高宗改制,太史寺改称太史局,鸿胪寺并入藩属院,改名鸿卢局。宪宗时又把鸿卢局从藩属院划出来,仍旧叫鸿胪寺,太史局也改回太史寺,未几又改作太史局,后来又有人出来说“局”字这不好那不好,于是再改回太史寺……反正太史局的正式称谓一直在改来改去,到现在一提到这个衙门,有称太史局的也有称太史寺的,反正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哪个衙门就是了。但是,这个“专利寺”实在是有点骇人听闻了。而且也无典籍来历可依……她能猜出来,所谓的有人帮着工部尚书翟错出主意,这个出主意的人多半就是右相张朴。可张朴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帮翟错呢?要知道,凭空构架出一个正四品的衙门,可不是把太史寺改名太史局那么简单。当然太史局的名字改来改去的事情也不简单,只不过这改名背后的种种故事知道的人不多罢了。至少象田岫这样的七品官员是不可能听说的。
她在工部衙门的签押房里画了花押,出了衙门,跟着陈璞顺着天街又默默地走了一段路,这才悄声问道:“专利寺的事,你知道多少?”她之所以问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另外一方面,是她隐隐地有种感觉,随着专利司的设立,她的将来或许会有很大的变化……
“玻璃是张朴亲手交给工部的事情,工部做出了成绩,而且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做出的成绩,张朴怎么也得意思一下吧?”陈璞很老到地为朋友做着分析。她说,“张朴要酬功,工部又何尝不要酬功?翟错他们在玻璃上占了那么大的便宜,肯定也要有所表示。这个专利司,就是翟错他们拿出来酬谢大家的。可是吏部不配合,其中的意味就深了。汤行老相国年底就要请辞回乡,张朴和吏部尚书韩仪正在争夺左相国的位置,吏部不同意工部设立专利司,是不是有借此打击对手威望削弱对手实力的想法?工部新设司衙,本来就不是小事,何况还牵涉到左相之争,顺着事情的脉络延伸出去,还有清查诡田隐户之争、南北之争、太……太……那什么,总之牵涉的事情很多,所以就有人支使工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现在这一大堆跟专利有关的人和事全部剔出来,直接设立个专利寺。”
田岫张大了嘴,用一种敬佩的目光看着陈璞。她完全没有想到,专利司的背后,竟然会牵连到这么多的人和事。她更没想到,她的朋友居然已经成长到这样的高度,会拥有如此犀利的眼光,可以透过重重迷雾来看穿这些纷繁复杂的人和事。她忽然觉得,在朋友面前,她似乎有些渺小了。她用一种弟子向老师请教学问的尊敬口吻,问陈璞说:“那,怎么又成专利司了?”
“庙堂上的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但是在很多的时候,妥协也是必须的!”陈璞首先说了一句高屋建瓴的话。虽然这话听起来很有些突兀,更有些不伦不类。“工部的本来目的只是设立一个专利曹,设立专利寺只是为了向吏部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