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陌上行 > 第410章 接触历史

第410章 接触历史

是什么?

徐侍郎长期在兵部做事,接触的尘封档案卷宗不计其数,许多对别人来说是秘密的事情,他就比较了解。

他先回答商成的第一个问题。

他的说法和萧坚差不多,但也有出入。他说,根据太宗时期突竭茨投入的兵力大概在五十万左右,可是在和大赵对峙往来的战线上只有三十万左右,另有二十万没投入与大赵的直接战场,而是放在天山以西和西域诸胡争斗……商成连忙打断他的话:“是在天山以西?”他有点糊涂了。怎么大赵和突竭茨的战争,竟然扯上天山了?“天山以西,那该是中亚了吧……现在安息还是波斯?”

徐侍郎有点惊讶。难道商成还不知道天山在哪里?他走到墙边一幅绘有大赵暨周边国家的大地理舆图前,指着图说:“就在这里,又叫祁连山。汉和汉之前都称它为天山,当时匈奴有首挽歌‘失我祁连山’,说的就是它;唐时有时称呼天山,有时也称呼祁连山,也有称呼阴山的。我朝立国之后,再定名为天山。”

商成点下头。这样他就明白了。赵继唐统,大赵建立时,前朝繁盛时的赫赫威仪依然在西域各小国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听说中原新朝的皇帝要吊民伐罪讨伐突竭茨,立刻揭杆而影从,群起反抗突竭茨人的一一或者是想去拣便宜。最后结果是大赵和突竭茨打个平手。也许说大赵失利要更加准确一些:军事上虽然不胜不负,但是外交上却遭到失败,让突竭茨借机会把触角延伸进西域……他忽然想到了什么事。但大赵和突竭茨的几场战争一直在脑海里盘旋,那个念头又是一闪即没,他根本就来不及做出反应。

似乎是件不算是很紧要的事情?他疑惑地在脑海里搜寻消逝的片段。但它肯定与战争无关,也与两国的历史无关。

但他又觉得这个念头很重要。一瞬间的直觉告诉他,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大赵与突竭茨的战争。

它到底是什么呢?

“高宗时突竭茨人寇边,兵力最多的是第二次南下。当时从渤海到陇西都有战事,最大的一支人数超过二十万。事后朝廷估算,突竭茨总兵力或许达到七十万。”徐侍郎说,“其余四次的规模虽然都不小,但远不能同第二次南下相比拟。即便是突竭茨汗王亲自领军的第四次和第五次,也远不及第二次的一半。”

商成一边追寻着那缕断去的思绪,一边思忖着问道:“我想知道,当时朝廷有没有过分析和判断,当时突竭茨人为什么接连南下?”他不再问宪宗时期的祁连山之战。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祁连山之战带来的后果只有一个:此战之后,大赵朝廷承认了失败,也接受了失败,军事上对突竭茨采取守势,外交上退出西域不与突竭茨角逐,政治上追求内部的稳定,开始走上一条漫长的积蓄力量的道路……“后来才知道的。大约是在宪宗显德十年左右吧,事隔三十余年,有一支安息商队来到上京,也带来了突竭茨人的一些消息。朝廷也是那时才知道,高宗在位时突竭茨先后几年都是大荒,不是大风就是大雪,再不就是大旱。朝廷判断,突竭茨人五次聚集南下的主要目的还是劫掠人口粮食布帛。”徐侍郎低垂下目光说道。

“或者说他们想入主中原更恰当。”商成很不客气地揭穿了前辈们自欺欺人的“谎话”。

徐侍郎也很赞同商成的看法。要不是突竭茨人五次南下都没捞到足够丰硕的战果,而且每次都遭受了损失,那他们早就毫不犹豫地开始第六次第七次乃至第无数次的南下了;说不定眼下的上京郊外就能看见他们的牧场。

“那当时就没想过趁着突竭茨人遭灾的机会,一举解决这个麻烦?”

徐侍郎说:“怎么会不想?”可有想法是一回事,实际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显德十二年和十四年接连两次出击草原都吃了点小亏,之后无论是朝廷和军中将领,谁再提起要向北打,自然就都有点畏手畏脚。加上不久传来消息,西域第三大国姑貌被突竭茨十万铁骑一举荡平,便再没有人提北征的事了。

商成想了想,说:“老徐,有个事,我一直都想不通。突竭茨右翼估计有四万大帐兵,十万部族兵,左翼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