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匹快马到了清河县,进入了当地最大的宅院。\微¢趣`小*说.王· ~已?发′布-蕞`欣′章+截-
这宅院修建得如同皇宫一般,占地极大,家丁极多,翻身下马的仆人在带领下,足足走了半炷香的时间,才算到了正厅。
“族长,这是文辉他发来的信件,请族长过目。”
正厅里,坐着好几位中年男子,首位上的更是一个老人。
他接过书信拆开看了一下,旁边的男子道:“文辉说什么了?”
族长将信慢悠悠放在一旁桌子上:“文辉说,京师流民太多,朝廷出了一个善人榜的措施,登上善人榜前十,即可著书立碑,陛下还亲赐积善之家牌匾,若是第一,则是大奉首善牌匾。”
此言一出,周围几个中年男子都是一愣。\鸿*特·暁+税`惘+ !免+费*跃`独`
他们细细思索之后,不由道:“妙啊,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英国公之子。”
“啊?是那个败家子?”
在场的中年男人都是有些震惊,谁也没想到主意竟然是林尘出的。
“这个善人榜,我们是争也得争,不争也得争,否则容易落人把柄啊,英国公之子,非同寻常。”
陈家族长悠悠道:“既然如此,争吧,怎么说我们陈家,也得在这前十,有一席之地。”
站在中间的仆人开口问:“敢问族长,我该怎么回话。”
“就说,四十万两以下,他看着吧,极限的话,五十万两,但出五十万两,必须要拿到第一,再有,既然善人榜是陛下推出的,我们就顺水推舟,捐些衣物布匹过去吧,再捐五万布匹。+咸/鱼.看_书, !免¨费`越?黩*”
“是。”
不仅仅是陈家,还有其余家族,也是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得到回信的那些仆人,又是快马加鞭赶往京师。
而京师这一边,时间如流水,短短时间,就是过去了二十余日。
但善人榜却是热热闹闹,京师百姓仍然是在关注。
林尘又将那些资金,直接宣布租用京师之中的庙宇作为安置流民地点,同时又是开始大规模的施粥,然后买粮。
这些银两用途,都是用布告形式写了出来。
这么一来,那些百姓,还有京师之中的书生,也是在交口称赞。
两年半县。
魏书明处理完政务,正在和其余书生看书。
“林公子这一招真是妙啊,不知多少人捐款。”
魏书明也是开口:“更为重要的是,林公子将这些银两用途,全部光明正大写了出来,让所有人查阅,这就说明,林公子大公无私。”
“没错,也不知
时光荏苒,善人榜的热度持续攀升。各大家族纷纷响应,捐钱捐物,京师的流民安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宋冰莹时常来到林府,与林尘探讨国事民生。她对林尘的行事越发钦佩,而林尘也在与她的交流中,对东山省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善人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其中,不仅是为了称赞那些行善之人,更是为了共同为解决流民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林尘的名声也在京师愈发响亮,他的智慧和担当被人们传颂。
太子在林尘的教导下,也逐渐成长,对国家大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林尘时常以实际案例引导太子思考,培养他的决策能力。
而在东山省,白莲教的活动依旧频繁。宋冰莹将自己所了解的白莲教情况详细地告知林尘,林尘开始思考如何在解决流民问题的同时,妥善处理白莲教。他明白,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毫不畏惧。
与此同时,各大家族在善人榜上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他们不仅关注着排名,更在意自己在百姓中的声誉。林尘巧妙地利用这一局面,推动着流民安置和东山省的重建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林尘也在不断地思考着国家的未来。他深知,解决眼前的问题只是第一步,要让大奉真正繁荣昌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期待着明年开春的科举,希望能以文官的身份,为国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