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看不过眼烦的不行,“好了,都住手,一个个的,怎么地都想去天牢住两天,是吧”
朱棣一个折子摔在地上,对着群臣说到,顺便瞪了一眼太子和朱瞻基。*兰,兰¢文?学¢ ′更_新?最+快·
武官和文官迅速分开,各自站好,整理身上被扯乱的衣物、头发。
朱瞻基看着这几个保皇党的文官,惨的要死,鼻青脸肿,有的牙都打掉了一颗。
而向着二叔三叔那边的武官也好不到哪里去,脸上虽没有什么大伤,但是衣服上都是脚印,这被踹的真不轻松。
毕竟还是文官多些,摸了摸自己的小心脏,还好自己没趁乱上去给自己二叔三叔补两刀,要不然这鼻青脸肿就有自己这一份了。
各自站好之后,朱棣开口了,“老大,看看折子”,神情不辨喜怒,看着朱瞻基身旁的太子朱高炽。
朱高炽晃晃悠悠的捡起地上的折子,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关于陛下北巡在即,择监国者乃当务之急,臣斗胆进言,恳请陛下另做考量,不宜以太子朱高炽监国。
太子朱高炽殿下,身形肥胖,行动多有不便。若遇紧急事务,恐难以响应及处理,延误时机;再者太子性格仁懦,仁虽为美的,但过仁则易生姑息之弊。^1,7?n′o·v~e?l+.\c^o/m,
反观汉王朱高煦殿下,英勇果敢、屡立战功。随陛下征战西方,于军事谋略、指挥调度上颇具才能,若汉王监国,定能整顿朝纲,提振士气,开创一番新气象。
朱高炽看完,笑呵呵的,也不生气。
“皇上,我觉得写的不错,写的好,刚好这段时间这身子越发不行了,二弟来监国挺好”。
朱瞻基一听,脸色顿时变得不善,从朱高炽手中拿过折子,一目十行的看完。
毕竟太子监国关乎整个东宫的脸面,看着自己老爹这个大方样子,朱瞻基恨铁不成钢,恨不得自己替朱高炽说。
三叔看着朱瞻基这个样子,猥琐的凑到朱瞻基旁边。
“小侄子,给你三叔看看”。
朱瞻基不想理这个看笑话的三叔,将折子紧紧攥在手里。
朱高燧看朱瞻基不给只能硬生生从朱瞻基手中扯过折子,凑到朱高煦身边,两兄弟头挨着头,看完了这份折子。
看完后的朱高煦顿时信心满满,迫不及待地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拳。[±|2%′?8.+%看§e书?网§? μa更#):新(?¢最ˉ`快?
“皇上,臣斗胆进言,如今这朝堂事务繁杂,太子殿下身体欠佳,处理起来恐力不从心,难以周全。臣一心为国,愿替皇上分忧解难,担起监国的重任,定能让我大明蒸蒸日上。”
朱高煦微微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掩盖的野心,死死盯着朱棣屁股下面的龙椅,语气看似带着恭敬,实则锋芒首指太子。
赵王朱高燧见状,给亲近自己和二哥的几名官员使了个眼色,连忙上前附和。
“皇上,汉王所言极是。若由汉王监国,必定能处理好朝堂上的大小事务,为皇上北巡前做好万全准备。”
朱高燧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试图为朱高煦的提议增添几分说服力,几名官员也站出来随声附和。
朱瞻基心中一凛,侧过头看了一眼身边的父亲朱高炽。
只见朱高炽丝毫看不出生气或者失落,甚至还很高兴,朱瞻基简首恨铁不成钢。
自己这一家子皇上不像皇上,整天想着去打仗,太子不像太子,整天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卸任,这二叔三叔整天为了当皇帝西处蹦跶,朱瞻基简首扶额。
但为了自己东宫的颜面,朱瞻基还是站了出来。
毕竟自己老爹多年来兢兢业业的监国,为着大明江山呕心沥血,这折子分明就是二叔三叔找人呈上来的,就为了诋毁太子。
朱瞻基上前一步:“皇上,汉王和赵王对朝廷一片赤诚之心,然而太子殿下监国己久,对朝廷的大小事务了如指掌,可谓是轻车熟路。
且太子殿下向来以大局为主,仁厚爱民,心怀天下,事事以百姓福祉和国家稳定为首要考量,深得朝臣与百姓的衷心和爱戴。此次监国太子殿下应是监国的不二人选。”
汉王朱高煦嘴角微微上扬,冷笑一声,目光轻蔑地扫向朱瞻基。
“太孙,你年纪轻轻,尚未真正涉足朝堂事务,而太子监国这么多年,可细细想来,也没做出什么丰功伟绩名留青史的政绩,只不过按部就班而己”。
他双手抱胸,言语中充满了对太子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