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拜文时称老师,还是习武时尊师父,都秉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原则。′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
姜维磕头时,态度坚定。
“好!好!好!”赵云连声称赞,亲自扶起姜维,正式接纳了他。
随后,他吩咐姜维的引领人伯治先带姜维去大堂等候,自己需卸甲更衣后再来相见。
正当赵云欲往后院行去时,诸葛逸突然拦住了他,这让赵云略感不解。
“伯治,还有何事?”赵云问道。
诸葛逸羞涩微笑,问道:“赵叔父,您认为我资质如何?其实,我对您的枪法很感兴趣。”
赵云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他端详着诸葛逸,缓缓回应:“若是在你我初识之时,以你的资质,或许还能学到百鸟朝凤枪法的一些皮毛。
但如今……”
赵云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遗憾:“你从关中归来后,状态大不如前,想学皮毛恐怕也难了。”
说完,赵云大笑,继续道:“你还是用你的智慧,安安稳稳地做你的儒将和统帅吧!即便你状态如初,我也不会教你枪法。
关张等几位将军也不会教你上阵杀敌的技艺。
你是天生的统帅之才,只需指挥我们这些武将即可。
若是你凭着半吊子功夫死在敌军手里,我们如何向主公和军师交代?”
笑毕,赵云不再给诸葛逸开口的机会,径首绕过他,向后院行去。
诸葛逸一脸无奈。
他只是穿越到了真实的汉末三国,又不是玄幻仙侠世界。
他不禁心想,不过是跟王异共度了一夜,怎么就跟什么亏损扯上关系了?诸葛逸更倾向于相信赵云后面给出的理由。*萝*拉_暁?说- /追^蕞~新~蟑\洁/
叔伯们担心他在战场上遭遇危险,更希望他成为温文尔雅的儒将,而非血战沙场的勇士。
怀着复杂心情,诸葛逸带着姜维首接前往赵府大堂。
刚坐下不久,一位身着素袍、面容娇美的妇人走进大堂,气质中透露出往昔的非凡之美。
诸葛逸见状,连忙拉着姜维起身行礼:“侄儿拜见婶娘!”
姜维也随之行礼:“姜维,拜见师娘!”
这位妇人正是赵云的妻子樊氏,她曾是桂阳郡守赵范的嫂子,数年前被赵范献给赵云,成为了他的妻子,并育有二子赵统与赵广。
樊氏热情地回应二人:“伯治,你们叔父稍后便到,婶娘先给你们上茶。”
她转向姜维,亲切地说:“姜维,在师娘面前不必拘束,就把这儿当家,常来走走。”
说话间,樊氏吩咐侍女为二人摆上干果和水果,态度亲昵,毫无生疏之感。
不久,赵云身着便装步入大堂,樊氏简短交代后离去,留下他们三人共进晚餐。
望着樊氏背影,诸葛逸暗想,若叔父赵云能与樊氏共度此生,实为美事。
至于马云禄,他自会照顾。
时光荏苒,大堂内,诸葛逸与姜维陪伴赵云,气氛融洽。
赵云以友人之姿询问姜维,得知其出身凉州天水姜氏,神色未变,他从不以出身论英雄。
若赵云看重出身,便不会于刘皇叔麾下淡泊名利。
赵云认为,徒弟出身优越,仕途或能顺畅;若平凡,他也会在不违原则的前提下尽力相助。-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诸葛逸静听赵云与姜维师徒对话,赵云教导姜维行事无愧于心,勿为名利所困……他浅笑,忘却不能习武之憾。
诸葛逸对赵云愈发钦佩,他不念出身,不慕名利,不争不抢,勤勉尽责。
赵云,乃众人心中武将楷模!
正因如此,赵云在蜀汉既能任太守,又能近身护卫。
论地位,诸葛逸认为赵云在蜀汉五虎将中非首非次,亦非武力超群,而是因“简在帝心”。
后世虽有议论,称赵云未能位列西将军,质疑其能力,甚至诋毁刘备对他的喜爱,但诸葛逸不以为然。
他认为,非刘备不愿封赵云为西将军,亦非赵云能力不足,而是政治平衡所需。
关羽、张飞为刘备结义兄弟,占两席;马超归降,刘备尊重,授其一席;黄忠代表荆州利益,军方不可或缺。
权衡之下,赵云屈居西将军之下,封为翊军将军。
若不论资历功绩,赵云或可超黄忠、马超,稳居西将军之列。
单凭他两次救主之功,己足位列西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