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乐进领十万随后!”
“两军并进,向西进发!”
夏侯惇与荀攸同在,曹操岂会不用。
“遵命!”
西将齐声回应。
与此同时,西凉军在撤往曹阳的途中,诸葛逸回望弘农。
“曹操,望你能欣赏我的‘心意’!”
轻语过后,诸葛逸转而沉思其它事务。
关于联军捕获徐晃、钟繇的安排,徐晃或可收服,钟繇却无望留用。
钟繇身为颍川钟氏之望,一旦投靠刘备,钟氏将面临灭顶之灾。
“看来,只有这样了!”
“寻找机会用钟繇去交换曹操手下的人!”
“最好是刘备的旧识,能对大汉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
“又或者,是一位武力超群,同时具备统帅才能的人,堪称低配版的周公瑾!”
司马懿道:“丞相,我有一计,可助我们战胜敌人!”
提及的名字呼之欲出,正是徐庶!那位“身在曹营心向汉,沉默是金”的徐元首。
后世回顾三国,无不为徐庶的遭遇叹息。
满腹才华,却无奈委身于敌营,虚度光阴。
诸葛逸亦为此遗憾。
如今有此良机,欲改写徐庶的命运,他自会全力以赴。
更况且,徐庶若能归来,对他的宏大计划大有助益。
单论赵云代关羽镇守荆州一事,若有徐庶相辅,荆州自然安稳。
赵云与徐庶联手,其效果,怎会逊色于关羽?
关羽资历虽深,但赵云、徐庶在刘备麾下,资历亦不浅。
二人忠心耿耿,实为守荆州的上佳人选。
徐庶犹如低配版的周公瑾,助赵云一臂之力,东吴都督之中,唯有陆逊能与之比肩。
吕蒙?远不及徐庶。
至于鲁肃,诸葛逸自然不将其纳入考虑,因为他是江东孙权之臣,对攻取荆州的态度并不坚决。
展望未来,刘备若能掌控益州、汉中、关中,诸葛逸心中的布局己然清晰:张飞守汉中,关羽、马超守关中,庞统为谋士;赵云、徐庶守荆州;诸葛亮等人则坐镇益州,辅佐刘备,号令天下。
而他,或者说蜀汉的新生代,静待时机。
进可领军,承担老一辈的重任;退可随时支援关中、荆州,与关羽、赵云等人并肩作战,确保疆域不失,基业长青。
如此布局,诸葛逸心想,刘备怎会失败?
思绪回归现实,诸葛逸望着撤退的军队,自嘲一笑。
前路漫长,徐庶回归之事,还需周密筹划。
此时,马超的声音传来:“伯治,为何发笑?莫非己有破敌之策?”马超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自诸葛逸提到离别前要再挫曹军士气后,他便一首对此念念不忘。
马超满怀期待地望着诸葛逸,后者本想否认,但见马超神情激动,遂改变主意,微笑着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不过,”诸葛逸语气一转,“这只是初步的想法,能否实施……”
他摊开双手,向弘农城方向示意,“还需曹军的配合。”
他嘴角上扬,接着说,“比如,不经意间让曹军知道我军粮草不足,不得不撤退的消息。”
“孟起将军认为,”他看向马超,“曹操会如何应对?”
“呵呵,如果他再不有所行动,等我军退入潼关,曹军就再无胜算了!”
“潼关地势险要,一人把守,万人难攻。
其攻克难度,远胜于我军夺取弘农。”
“即便曹操增兵至五十万,”诸葛逸信心十足,“只要我军在潼关留守五万,便能阻挡他们的前进。”
他大笑起来,胸有成竹。
未等马超回应,他继续说道:“曹操不敢再从中原调兵到关中,中原空虚,定会引发内乱。
到时候,主公刘备和江东孙权怎会坐视不理?定会趁机北上。
再加上许都的保皇派和小皇帝如果再生事端,曹操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无法自拔!”
马超听后,心中的忧虑烟消云散,不再担心粮草短缺的消息泄露后会遭到曹军的追击。
“伯治,何时放出这个消息比较合适?是现在,还是过了曹阳城之后?”马超问道。
诸葛逸回答:“等过了曹阳城,而我军前军主力还未到达潼关时再放出消息。
如果放得太早,曹军拼死纠缠,我们反而会受制于他们。”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