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借这封信挑拨韩将军与孟起将军的关系,不是吗?”
“那么……”
“我们就‘离间’给他看。\b_a!i`m¢a-s/y+.+c·o`m¢”
“稍后离开此帐,两位将军立刻命令联军主力趁夜撤离,只留少数人马在营地,伪装成两位将军率兵相斗的样子。”
“城头的曹操看到此景……”
“定会派大军来攻,企图击溃我军。”
诸葛逸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
他胸有成竹地道:“曹操若仅遣数万兵马,我等定能破围歼之。”
“若曹操……”
诸葛逸目光转向弘农城及邻近的曹军援营。
“呵呵,曹操若倾巢而出,弘农城便是囊中之物,无需客气。”
“即刻发动夜袭!”
“趁其不备,先破来敌,再取弘农。”
听罢诸葛逸之计,韩遂当机立断。
“好!”
“就依诸葛先生之计,但为让曹操深信我等内乱……”
韩遂转向马超。
“孟起,你方才疑我,恨不得除我而后快吧。”
“如此,我这颗头便暂且借你一用!”
韩遂此言,马超大惊失色。
“叔父,您这是折煞侄儿了!”
“我怎敢……”马超连忙摆手。
然而,见诸葛逸在一旁,面带洞悉之笑,马超恍然大悟。
“叔父,您是要诈死?用假头迷惑曹操?!”
韩遂点头:“正是!”
“不仅如此……”
“我那些部将的头,你也可用。”
“孟起你性情冲动,若不做得彻底、逼真,曹操岂会上当?”
诸葛逸对韩遂的补充建议,点头赞许。_幻¢想!姬` ?已~发*布-醉?鑫?漳¢节-
他道:“孟起将军,韩将军所言极是。”
“但必有一人之死,需确凿无疑。”
诸葛逸提及杨秋之名。
“杨秋私受曹操贿赂,不除必成大患。”
“今夜,正是动手之时。”
诸葛逸望向韩遂,毕竟杨秋乃其部将。
动其部将前,需先探韩遂之意。
韩遂闻言大惊,望向诸葛逸与马超求证。
“此言当真?”
韩遂的震惊表明,他对杨秋之事一无所知。
这让诸葛逸稍感心安。
他不怕杨秋背叛,只怕韩遂知情不言。
一旦如此,韩遂立场便值得怀疑。
必要时,诸葛逸会让马超一并解决韩遂。
诸葛逸之所以谨慎,
是怕行动变动太大,动摇韩遂之心。
“确凿无疑!”
“韩将军若存疑,唤来杨秋一问便明。”诸葛逸语气坚定,消除了韩遂的顾虑。
马超忽而插话:
“叔父,伯治,无须虚与委蛇!”
“首接行动!”
“杨秋既与曹操勾结,其罪当诛!”
“撤退时,留下他的部属及联军中违抗命令的羌人。”
“今夜,将他们与来袭的曹军一并埋葬,以绝后患!”
马超之言,杀伐之气浓重。
诸葛逸闻此,一时语塞。
马超之计未碍大局,不过是让那些该死之人命丧黄泉。
诸葛逸料想韩遂会反对,岂料韩遂竟点头应允。
“可行!”
“杨秋该死,借此机会除去联军中那些随行的羌族棘手之辈也好,免得他们日后返乡再生波澜。~如?文¨徃¢ /唔-错·内.容′”
诸葛逸内心复杂,不禁对汉末的外族生出一丝同情。
被汉军频频侵扰己是悲惨。
出征之时,又遭内部暗算,意在削减部族兵力。
但这同情转瞬即逝,毕竟“异族之心,难以捉摸”。
毕竟,死者非汉族,他又何必挂心。
况且,彼时未有民族融合之念。
夜深人静,联军营地,杨秋部驻地突起波澜。
瞬间,喊杀声震响夜空。
“杨秋!”
“你与韩遂私通曹操之事,我己知晓,受死吧!”
马超率军突袭,怒吼连连,同时掷出一颗死不瞑目的头颅,那“韩遂”之脸正对杨秋。
远处,庞德、马岱亦率军杀至。
“将军,侯选、程银己被我等斩杀,此乃他们首级!”庞德言罢,抛出两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