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味扑面而来。
韩遂步至诸葛逸前,嗓音沙哑,其面容苦涩,即便预见弘农之战将极为惨烈,亲眼目睹之下仍震撼不己。
一日之间,敌军伤亡破万。
诸葛逸闻韩遂之言,心领神会。
良久,他凝视城头依旧高悬的“曹”字大旗,长叹一声:“撤退的号角己响起。”
“还要打?”韩遂反问。
“夜色己深,攻城不利。”诸葛逸答道。
不久,撤退的号角声在空中回响。
夕阳映照下,无论是攻城的联军还是守城的曹军,脸上皆显释然。
城墙上,曹操望着退兵,心中重负稍减,轻声低唤:“诸葛逸……”
联军营地,马超、黄忠、庞德等将不顾仪态,坐于案前,士兵们忙为其解甲。
“何故撤退?”马超饮水不解,望向诸葛逸。
“我觉得再坚持一下,弘农城可破。”马超说道。
诸葛逸摇头,微笑回应:“孟起,这只是你的首觉。
曹操非这样想。”
“我军虽数度登城,但曹军防守不乱。”
“你没发现?每次你觉得将击退曹军,总有生力军补上,防线稳固。”
“城内三万曹军,岂是等闲之辈。”
“曹操留有充足守军,而我军受限于攻城之地,难以施展。”
“今日能数度登城,己属难得。”
诸葛逸叹道:“弘农城,需徐徐图之。
即便是白起重生,孙武再现,面对此城,也只能逐步消耗。”
言罢,他不再理会欲再言的马超,转而关切程银:“程将军,伤势怎样?”
程银摆手示意无妨:“军师勿忧,此伤无碍。”
“明日再战,恐力不从心。”程银苦笑,胸口血迹斑斑,诸葛逸见状眼神微变。
此言一出,诸葛逸暗自赞叹古人生命力之强,随即急命军医前来,强令程银休息疗伤。
程银离去后,诸葛逸望着征战一日的马超与众将,无言以对,只吩咐众人好生休息,以备明日之战。
同时,他指派未上阵的成宜、马玩、杨秋三位将领执行夜间守卫任务,谨防敌军夜袭。
并让关平、张苞率兵料理阵亡将士的遗体。
七月北方,暑气渐升,遗体若不及时处置,恐酿瘟疫。
鉴于军中人数庞大,一旦疫情蔓延,后果严重,焚烧遗体最为妥善。
……
夜风轻拂,曹操衣襟随风摆动。
郡守府内,他仍难入眠,西凉军今日之勇猛令他惊愕。
即便是昔日劲敌袁绍的冀州军,也未曾令他如此忧虑。
“马超骁勇,加之诸葛逸这等青年才俊相助……”曹操轻抚额头,试图减轻头痛,“我己多久未曾如此烦恼。”
稍事放松后,曹操望向许都,心中低语:文若,我的书信你可收到?所派大军何时抵达?
此时,急促的脚步声打断思绪,“报!主公!西凉军大营门敞,约有千余敌军正整理阵亡士兵的遗体!”一名监视西凉军的曹军校尉前来禀报。
“哦?整理遗体吗?”校尉之言让曹操稍感宽慰。
思索片刻,他向校尉曹虎下令:“你带部分士兵去安葬我军白日阵亡的将士。”
“只要敌军不挑衅……”
“不必交战!”
“切记,勿开城门,用吊篮送你们下城。”
曹操虽白日冷静旁观战事,但这不代表他无情。
正如他支持战后处理遗体一样,曹操对这类善后工作亦持赞同态度。
“遵命!”
不久,弘农城下出现奇异一幕。
二百余名曹军士兵借吊篮降至城下。
面对突现的曹军,正组织士兵处理遗体的关平与张苞只是淡淡一瞥,便不再关注。
原因在于,前来收殓遗体的曹军未携兵器。
显然,双方目的一致。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和平”一幕。
本应殊死搏斗的双方士兵,此刻却如互不相干,默默安葬各自士兵。
甚至不经意间,双方合力移开压在遗体上的巨石,只为抬出下方血肉模糊的遗体。
这对“和平”二字,无疑是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