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圣人作《易》。\n\i,y/u_e?d`u`.?c′o¨m`以前民用灵棋而作者也。《易》道奥而难知,故作灵棋之象,虽不足以尽《易》之蕴,然非精于《易》者,又焉能为《灵棋》之辞哉?”
八枚棋子散在地上,仍有四枚在转动。天山野马坳百花谷内,两侧山峰刀削亦似拔地而起,谷中怪石嶙峋、溪水潺潺,一派山接蓝天、谷深通幽之像。在这据说西王母修仙之地的不老情天,即令到了冬令季节,依然奇花异草时时入目,珍禽异兽飞下奔出,当真不愧仙境之称。
三十里深谷,到达谷中央时,意外出现一片空旷平整绵延五里的地域,在这花草罕见的平整地域,却矗立着一面面的青石照壁。其中一面照壁当中,有个天然黑色“人”字纹理,正对人字纹理盘膝而坐着的,是个仆童装束的少年,一边肃然背诵,一边凝神打量地上的棋子。这面青石照壁,不但中间有个天然的“人”字纹理,连照壁上方,也不知由谁以朱砂粉饰出一个大大的“人”字。
“灵棋之式,以三为经,四为纬。三者上为天、中为人、下为地;上为君、中为臣、下为民。四以一为少阳、三为太阳、二为少阴、四为老阴。少阳与少阴为偶,而太阳与老阴为敌。得偶而悦,得敌而争,其常也。或失其道,而偶反为仇;或得其行,而敌反为用。其变也,阳多则道同而相助,阴多则志异而相乘,君子小人之分也”
最后的一枚棋子,似乎总也无个停歇时刻,直至少年背诵至“君子小人之分也”时,那最后一枚棋子才嘎然静止下来,呈现出一上四中四下之卦象。
少年凝眉看了看卦象,从怀中摸出一本《灵棋经》来,翻到尾页,他方才背诵之词赫然在目,文后著道:《灵棋》象易而作,非精于《易》者所不能,若夫以为黄石公授、张子房传,则史无其人,不敢傅会。癸巳岁刘某初悟《灵棋经》,厚颜作注。
在他里许外,有三面相对高大的青石照壁。一名儒装青年负手踱步,视线忽而望天,忽而转到一面面青石照壁处,神色也是亦忧亦喜变换无休。那儒装青年十数丈外,却生长出一株奇怪的槐树,那槐树竟然一忽儿变得又高又大又枝叶密,一忽儿就变得矮小枯萎,有时那槐树甚至树根也会离开地面,化做一对赤足。不过无论那儒装青年是如何踱步而行,槐树总在距他十数丈处,显然那绝非槐树,而是施展幻化神功造成的错觉。
少年扫了眼那儒者,喃喃道:“癸巳岁,那是去年”自言自语中,哗哗翻动《灵棋经》,寻找卦象注释。翻看了十数页,不禁喜而自语:“哈!找到了!是将损——卦?”神色顿时一呆。
但见那“将损卦”卦辞曰:“阴极克阳,艮山东北。战败之像。象曰:豹虎咆哮,淋淫雨水;战斗不胜,弱兵钝士;为寇所凌,多有亡象。刘曰:豺咆水淫,阳道孤也;大奸协比,危不可扶。”
少年喃喃念了一遍,又体会片刻,不禁惊道:“刘先生!刘先生!”
那儒者被少年叫声惊动,向他扫了一眼,见他手捧《灵棋经》,地上尚有卜卦棋子,便明其故。伍4看书 埂薪最全少年早将十二枚棋子一一收检入怀,捧着《灵棋经》向踱步而来的儒者奔去,边奔边道:“刘先生!我方才求了个将损卦,这,这可如何是好?!”
刘先生含笑负手,向少年踱步迎来。忽然那不停幻化的槐树出现化做青烟,再瞬间出现于少年面前,化做一名三旬道装男子。少年一惊,急急驻足,恭身行礼道:“属下见过首席护法、代堡主天不老主上。”那三旬男子却是面貌只清晰了一刹,便化做一名不停苍老下去,根本无法断定年龄的老人,轻声道:“晟儿,修行悟道重地,严禁惊惶奔跑。”晟儿慌道:“是。属下知错。”手捧《灵棋经》,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世间能以幻化神功达到如此奇迹的,也唯有不老情天后辈之首“天不老”一人尔。
这不停幻化无休者,正是不老情天当代子弟之首、也是随阴阳二魔进入中原武林的众多人手里,唯一返回不老情天的天不老。那儒者刘先生,则是阴阳二魔传于毒手无命信函中提到过的,让天不老放弃一切现状,也要将之带回的九流奇才。少年晟儿,却本是阴阳二魔所带不老情天七大当代高手“天不老、情难绝、冬雷震震夏雨雪”中“夏”的仆从;和“夏”的关系,始终处于亦主仆亦父子亦兄弟的微妙局面当中。
“夏”亡于问旗亭一战,晟儿为人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