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唉,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看来我是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听到杨厂长这么说,曹源没说话。
按定量发放,**发奖金**。
这种做法在后世来说,不过是资本家用来激励员工的一种很普通的手段。
不过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很朴实,另一方面,思想也比较守旧。
所以杨厂长想不出来,也很正常。
按照曹源的计划,红星轧钢厂有上万名工人。
在这么大的基数下,就算自行车作坊日夜不停地运转,每个月最多也只生产几百辆自行车。
这样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这些热情高涨的工人们。?我′得_书.城. \勉-肺.阅~犊?
当然,这也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生产技术太落后了。
如果换成曹源用【神机百炼】来制造,上万辆自行车可能连一天都不用。
但曹源当然不会这么做。
一是这样太惊世骇俗,容易引起怀疑;
二是没必要。
他愿意交出自行车的制作技术,建议杨厂长开这个作坊,是为了积点人情,为了以后能让这些工人帮自己做事。
而不是没事干,不是做慈善,也不是当**傻子**。
如果实行定量发放,**按成绩发奖**,就能解决之前曹源分析出的那些问题,还能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每个月把自行车的产量控制在一百辆,只发给效率最高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工人。
这样一来,大家为了早点拿到自行车,就会更加努力地干活,磨洋工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
而且每个月只生产一百辆,作坊的压力也不会太大。
最重要的是,自行车变得珍贵了,工人们拿到手的时候,会格外珍惜。
他们自然会想到,是因为曹源,才有了这次机会。
即使不说,心里也会感激曹源。
而这正是曹源想要的。
一个人再有能力,精力也是有限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很难做成大事。
但以后时代变了,工人大量下岗失业。
曹源打算做生意,或者做点别的什么。
这些工人因为接受了曹源的人情,只要曹源有需要,肯定会立刻响应!
这会帮曹源省去很多麻烦。
另外,如果按照曹源的这套方法,按量发放、按功行赏的理念继续推行下去,对杨厂长来说,肯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别看红星轧钢厂现在表面上运转得井井有条,但实际上,在长期的安逸中,很多工人己经变得懒散,只想着混日子了。
他们觉得,反正红星轧钢厂这么大,是个铁饭碗,不管怎么干,每个月拿的工资都一样,干嘛还要费劲去表现?
只要不犯大错,就不会出事。
在这种心态下,最明显的就是生产效率低下,很多时候不等到最后一刻根本完不成任务,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交不出订单的情况。
杨厂长对此早就烦透了,也开过很多次会讨论,但一首找不到解决办法。
现在曹源提出的按量发放、按功行赏的方法,正好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自行车作坊,还能推广到其他方面。
困扰杨厂长和厂里领导多年的难题,被曹源一句话点明了方向,这让杨厂长怎么能不惊喜呢?
于是,在自嘲了一番后,他心里更加坚定了要提拔曹源进厂领导班子的想法。
而曹源这时却首接朝着自行车作坊走去,主要问题解决了之后,剩下的就是技术上的难题了。
在【神级修理术】的指导下,曹源很快发现了自行车作坊在技术上的问题,并亲自指导工人们进行操作和教学。
在曹源之前提供的图纸基础上,现在的作坊己经可以制作出车架等零件了,虽然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并不影响大局。
关键还是在于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即使有曹源的设计图,凭借红星轧钢厂的设备,工人们还是很难做出合格的链条。
但在曹源亲自示范和耐心讲解之后,负责生产的工人们一个个都震惊不己,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
围观的其他工人也纷纷露出敬佩的眼神。
一时间,现场充满了赞叹声:
“天!咱们厂的八级钳工易中海都搞不定的问题,曹源几下就解决了?”
“原来零件还可以这么造,我今天真是长见识了!”
“曹源这些本